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初中语文选择题练习一

http://www.newdu.com 2021-11-11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拱桥/哄骗 奖券/试卷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
    B.伫立/贮藏 堤坝/提拔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C.狼藉/国籍 辍学/啜泣 闻名遐迩/目不暇接
    D.取缔/谛听 祈祷/筹集 相形见绌/茁壮成长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它已经和我的心进行了永远的 。
    ○2大致说来,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 而别具匠心。
    ○3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 ,虽没上过学,却也熏陶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A.沟通 简陋 出生
    B 勾通 简朴 出生
    C.勾通 简陋 出身
    D.沟通 简朴 出身
    3.下面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2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3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5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1○4○5○3○2 B.○4○1○3○5○2
    C.○1○5○4○2○3 D.○4○5○3○1○2
    4.下面语段中标号码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啊!泰山竟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哟!○1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稍游移,好像是挂满枝头的晶亮的硕果。○2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3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真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A.○1比喻 ○2夸张 ○3排比 B.○1夸张 ○2拟人 ○3比喻
    C.○1比喻 ○2借代 ○3排比 D.○1夸张 ○2比喻 ○3夸张
    5.赏析郭沫若的《静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A.全诗内容紧扣题目,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静谧的夜景。
    B.第一节描绘的图景是: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
    C.第二节诗诗人唤醒读者想象的心灵,让读者获得“放-收-放”的心灵体验。
    D.最后一行写天界孤独的鲛人在寂寞的夜晚对月悲泣。
    阅读《奇妙的克隆》片断,回答6-8题。
    克隆绵羊“多利”
    选文略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用的引号,有一处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处的是:
    A.“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B.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
    C.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受受精卵那样的分裂……
    D.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7.下面的表述与选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换核卵”是由“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和“芬多席特”羊的乳腺细胞构成。
    B.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其目的是使其形成胚胎。
    C.克隆“多利”的三种基本物质是:“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核、另一只母羊的子宫。
    D.“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8.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节文字详细地说明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影响。
    B.克隆羊的诞生证实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C.“多利”诞生于第248次试验,这反映了人类探索科学奥秘的顽强精神。
    D.第二段文字运用逻辑的说明顺序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之:助词,不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交往
    D.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我小时候就爱读书。)
    B.录毕,走送之。(抄录完毕,赶快把书送还。)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乡里来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那去问经书的内容。)
    D.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先写作者读书刻苦,后写他求师艰难。
    B.“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既指天气寒冷,又表明作者家道贫寒。
    C.作者在老师面前,“立侍”,“俯身倾听”,“色恭礼至”,表现出他求师的诚恳态度。
    D.“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这两句话表达作者对借给他书的人和老师的感谢。
    答案:
    1.C 2.D 3.B 4.A 5.D 6.B 7.A 8.D 9.B 10.C 11.D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