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2.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设计实验(制定计划)④完成实验(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4.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组实验只有一个不同的条件,即为一个变量。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方法 ①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 ②工作原理:凹透镜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倒像 2.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拭-滴水-取材-展平-盖片-染色-观察 3.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①单细胞生物:也叫原生生物,特点是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生物界最原始,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常见的种类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②草履虫结构图(P121七上) 5.区别动、植物结构的主要不同和相同点 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有较大的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②各部分功能、位置(图见课本P105七上) 细胞壁:最外层透明的薄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极薄,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近似球形,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呈椭圆形,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化,是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呈圆柱形,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液泡:位于细胞质内,液泡内存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1.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逐渐分成两个细胞的现象 ①过程:首先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细胞膜,植物还形成细胞壁 ②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含有原细胞所有的遗传物质 2.细胞生长: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构建细胞,促进细胞生长,细胞的生长不是无限的 3.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促进了生物体的生长 4.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最终形成组织 5.大多数细胞生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不断地分裂,最初产生的细胞都是相同的,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后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一小部分细胞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了分化,细胞分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各种组织又构成器官、系统最终构成生物体 6.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①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②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连接、营养、支持和保护功能,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 ③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种 ④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剂和传导兴奋 7.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①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覆盖在植物体表面 ②营养组织:是植物体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组织,细胞壁薄,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③输导组织: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 ④分生组织:是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三)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人体或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 三.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①水是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②每种生物都有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无法正常生活③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④光可影响动物的活动和体色⑤空气的质量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⑥土壤的性质影响植物的生长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①种内关系: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斗争:是同种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发生的斗争 b.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为了共同防御敌害,获得食物不保证种族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相互合作的帮助行为 ②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 a.捕食: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 b.竞争:两种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或生活资源而存在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c.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此关系只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 d.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此关系双方有利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组成 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②组成: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的方向流动 ②食物网:多个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可以体现出某个区域内生物之间能量传递的复杂情况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的能量源于太阳的光能 4.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生态系统中最高等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机毒物最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生态平衡 ①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生态系统中结构和成分越复杂,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三)生物圈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共同家园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概念: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3.范围:以海平面为准,向上可达约10KM的高空,下限可达海平面以下约12KM的海沟底部,陆地上可深达2~3KM的土壤岩石层①大气圈下层②水圈③土壤岩石圈的表面 4.地表以上,水面以下各100米的范围内是地球表面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区域 5.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1.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①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种皮变软相互联系 充足的氧气-呼吸相互制约 适宜的温度缺一不可 自身条件:种子本身要发育完全,完好无损 已通过休眠阶段 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②过程:①吸水膨胀: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 ②萌动:营养物质分解并转运懂胚的各个部分 ③发芽:胚根,胚轴,胚芽分别发育成根,茎和叶 2.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①芽的发育 a.芽的类型:按着生部位:顶芽: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 侧芽:着生在枝条侧面的芽 按将来发育情况:叶芽:将来发育成芽和叶,形状瘦长 花芽:将来发育成花,形状饱满肥大 混合芽:将来发育成枝条和花 b.叶芽的结构 叶芽:芽轴-发育成茎 生长点-使芽轴不段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发育成叶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c.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②根的生长过程 a.根尖: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其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b.根冠: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体积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打,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不断地生成新细胞. 伸长区:停止分裂,不断伸长. 成熟区:停止伸长,表皮细胞长出突起的即根毛 c.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使根不断地向地下生长延伸. d.根具有向地,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 3.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①开花-花的结构 a.支持部分:花柄:连接茎和花 花托:着生花的各个部分 b.花萼:花开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开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开以后招引昆虫传粉 c.花蕊:雄蕊:花药:里面有花药 花丝:支持花粉 雌蕊:柱头:接受花粉一朵花的重要结构 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 花房:子房壁-果皮果实 胚珠-种子 ②传粉:花粉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③受精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 a.双受精过程:柱头上分泌粘液-刺激柱头上得花粉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珠到达子房,进入胚珠-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完成双受精.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双受精:花被:花萼:凋落或存留 花冠:凋落 花蕊:雄蕊:凋落 雌蕊:柱头和花柱:凋落果实 子房:子房壁-果实种子 胚珠: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