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月是故多明,食是故多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卒属于自己的“广元”,她或许是巷子里斑(bó)的砖瓦和热闹的苍 (ying)馆子;或许是记忆里那一声声“老板儿,来碗凉面”的(yāo)喝;或许是将酸菜的清香和豆花的细(nì)清甜完美融合的那一碗酸菜豆花稀饭…… 千百年来,随着人们的不停迁(xǐ),食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是,在脑海中,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只有故乡的味道固执而热悉:早晨新挖的竹笋,经过简单处理,盛上餐桌,就是一道只有春天才有的下饭菜——竹笋炒肉,令人垂涎欲滴;从山里择拣的青冈菌、牛肚菌……经过最原始的烹饪,就成了一罐鲜美的菌汤,让无数“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的广元人挂怀;还有青川铜锅牛肉、朝天核桃饼、白龙湖鱼鲜……这些广元特有的味道,成为身在异乡的广元人永远的牵念!对广元有乡愁的人实在太多,与其说是乡愁,倒不如直接说:你的嘴,又(chán)了!没办法、广元人都好这一口!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3分) (1)斑 (bó)( ) (2)苍(ying)( ) (3)(yāo)( ) 喝 (4)细 (nì)( ) (5)迁(xǐ)( ) (6)嘴 chán)( )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巷(A.hàng B.xiàng) (2)笋(A.shǔn B.sǔn) (3)涎(A.xián B.yán) (4)拣(A.jiǎn B.liǎn) (5)烹(A.pēng B.pēn) (6)菌(A.jūn B.jùn)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脑海中,即使离家多远、漂泊多久,只有故乡的味道固执而熟悉。 B.即使离家多远、漂泊多久,在脑海中,只有固执而熟悉的故乡味道。 C.在脑海中,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只有熟悉而固执的故乡味道。 D.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在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固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元人都好这一口”的“好”,表示“喜欢”的意思 B.文中连用三个“或许是”,构成了一个排比句。 C.长辈对晚辈说:“小心请你吃竹笋炒肉!”这里的“竹笋炒肉”并不是一道菜。 D.“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中“馔”和“食”的意思完全不同,两个字的位置不能互换。 (二)根据要求,完成5~6题。(每小题3分,共6分) 5.下面对“堵”字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广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五一期间,巍峨的剑门雄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是堵车却令游客十分烦恼。其中一位游客在堵车时,上网搜索了“堵”字的有关资料:春秋战国之后,古人修土墙,在两块板之间,填土夯实,在上面又加新板,继续填土。五板为一堵,每块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而五块板加起来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所以,“堵”表示长、高各一丈的墙。 A.“堵”可表示“墙”的意思。 B.“堵”可引申出阻拦、隔断和心情憋闷之意。 C.“堵”是钱的计量单位。 D.“前面又堵起了”和“我心头也越来越堵”两句中的“堵”字意思不同。 6.广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下列选项中,描写武则天的一副对联是( )(3分)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二、阅读·鉴赏(7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①广元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不容小觑的城市。历经四千年的风吹雨打,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寸土……都诉说着岁月的变迁、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们聆听、追寻…… ②广元,一座风流人物青睐的城市。刘邦、诸葛亮等曾谋划天下大计于广元,留下诸多遗迹;杜甫、颜真卿、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众多文人名士,也都曾慕名寻访广元,留下大量诗文;司马光少年时曾随父居住广元,留下许多杰作。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路过剑门蜀道时,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③广元,一座文化旅游交融的城市。迈进皇泽寺的大门,仿佛穿越千年,让人有幸目睹女皇真容; , , ; , , ;行于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的朝天古栈道,你能听到历史的车轮辘辘作响;漫步唐家河自然生态保护区,偶遇憨态可掬的熊猫、土生土长的羚牛……你会暂时忘却烦恼,沉醉其中。 ④广元,一座烙有红色印记的城市。1933年至1935年土地革命时期,全市境内曾建立多个县乡苏维埃政权。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和原川陕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从巴中迁入广元旺苍,使广元成为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苍溪红军渡、旺苍红军城……这里都书写了太多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松柏常青、精神不朽!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广元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不容小觑的城市。 B.文章第②段中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对剑门蜀道“陡、险”的生动写照。 C.从文第③④段可以看出广元是一座文旅交融的红色城市。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8.文段画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城楼、县衙、考棚等众多古建筑 ②踏上千佛崖摩崖造像的探访之路 ③步入昭化古城 ④令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⑤使人恍惚间置身三国、遥想当年 ⑥雕刻精美的睡佛龛、莲花洞、三世佛窟等摩崖造像 A.③②①⑥④⑤ B.②⑥④③①⑤ C.②③⑤④①⑥ D.③④①②⑥⑤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9~13题。(19分) 材料一: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 材料二: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②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③,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①捐瘠(jí):贫乞、瘦弱;②不避:不让,不差于;③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9.为理解材料一中“有饿者蒙袂辑屦”的“屦”的意思,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屣:视若敝屣;②屐:应怜屐齿印苍苔 ③履:削足适履 由此得出“屦”的意思应该是( )(3分) A.行走 B.鞋子 C.脚 D.遮盖 10.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能耕而食之”(食:粮食) B.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亡:通“无”) C.“以实仓廪”(以:来、表目的) D.“而蓄积未及者”(而:表转折) 11.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3分) (2)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分) 13.“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4分) (三)古诗词阅读,完成14~15题。(14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柳花即柳絮,诗歌第一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品却又妥帖。“香”既指春风吹来的 香,又指 香。 (2)本诗结语尤妙,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脱胎于此。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的妙处。(4分) 15.下面是某同学为参加校园古诗文大赛而分类整理的卡片。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四)名著阅读,完成16题。(7分) 16.名著阅读,完成(1)(2)小题。 (1)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校开展“读名著,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活动。下列对名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作为底层劳动者,只能面临失地、被抢、被敲诈的悲剧命运。 B.《红星照耀中国》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客观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采取的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等改革措施。 C.读《艾青诗选》,可以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感受到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也可以从“问向东方:‘黎明怎不到来’”感受到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D.《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因为没有学费被迫回乡,并一直被轻视、排斥和伤害,但他为人孤傲、正直,不满黑暗社会,积极投身革命,最后和徐锡麟、秋瑾一起被杀害。 (2)“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具体事例,简要谈谈保尔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4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17~20题。(16分) 孤立冰墙 李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在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儿。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他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他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它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让人窒息的,他叫“孤立”。那个蹲着的女孩儿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知道那个女孩儿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蔓延过来。到他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一堵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冰冷透明的墙。他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他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他!” ⑥我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儿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正在被孤立的女孩儿。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事件的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很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负、长得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她就成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动能否奏效心里并没有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尽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⑪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像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⑫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⑬“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⑭我看到同学跑向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⑮过了一阵,我听到脚步声。她来了! ⑯“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⑰“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⑱“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⑲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⑳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收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㉑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斗士。 17.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3分)
18.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⑬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4分) 19.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5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21~23题。(10分) 【材料一】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红船精神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三】 科学家精神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 【材料四】 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1.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下列不能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5月15日上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B.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 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驱车来到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沙河镇,他特别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D.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22.请联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示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英雄,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建设,用智慧与热血逐梦、筑梦的扶贫英雄,他们 , ,用知识与汗水扶农、富农。 2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种“精神”,谈谈你的认识。(4分) 三、应用·写作(60分) 24.张桂梅是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她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她长期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对这位身患疾病、全身贴满膏药却始终心系学生的校长,你想说些什么?(要求:100字以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易小蕴说:孩子的生命里,不该只有静止的文字、成堆的书本、冰冷沉寂的分数,也应有温热的汗水、飞跃的身体、跳动的脚步。运动,也是孩子必读的一本“成长之书”。但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了运动场。每逢列队集会、升旗仪式、开学军训,学生晕倒、病倒的情况时有发生;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常规体能测试,往往成为不少人的“噩梦”,体育改革刻不容缓!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锻炼学生意志,2021年广元市出台了“必考+抽考+选考”的中考体育改革方案,以考促练,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请联系自己平时体育锻炼的经历,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以“体育锻炼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抄袭,不套作;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①驳 ②蝇 ③吆 ④腻 ⑤徙 ⑥馋 2.①B ②B ③A ④A ⑤A ⑥B 3.D 4.D 5.C 6.B 7.D 8.B 9.B 10.A 11.B 12、①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到这个地步的。 ②在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不会等到有了轻柔暖和的(衣服)才(愿意)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不会等到有了鲜美可口的(食物)才(乐意)吃。 13、①可增强人们对旱灾、水灾等天灾的承受能力;②可使百姓生活安定,更加热爱自已的国家;③不会导致因贫而生奸邪,因饥寒而不顾廉耻。 14、(1)花草树木(春天的气息);美酒。(2)最后两句融情于景,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抒写离情别意,情深意长,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深情厚意。 15.(1)非淡泊无以明志(2)雪上空留马行处(3)不知何处吹芦管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两鬓苍苍十指黑(6)忧国伤时(7)驰骋沙场(8)讲信修睦 16.(1)D (2)示例: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具体事例:保尔参加红军,作战英勇,大腿、脑袋都受过伤;保尔认为自己首先是属于党的,其次才属于其他人,选择与初恋冬妮亚分手;保尔做团的工作不知疲倦;在伐木场修铁路以无比的顽强忍受各种艰难困苦;保尔拒绝继续在疗养院疗养,申请回到工作岗位;保尔身体垮了,申请负责指导青年党员小组学习,逐渐失明和瘫痪,用写作开启新的战斗生活。 17、①“她”被孤立的场景;②“我”制造了摆平孤立的孤立事件;③反衬蹲着的女孩被孤立的落寞。 18、第⑩段的“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表现主人公因担心这次“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不能奏效而内心不安,同时也为自己第一次对同学做出这么“凶狠”的事情感到良心不安;第⑬段的“忐忑”也指心神不定,但此处的“忐忑”程度更重,对事情的结局能否如愿更加不安,体现出10岁孩童,遇事越到关键时刻心情越发紧张的真实情状。 19、示例一:我认为“孤立冰墙”更好,因为“孤立”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事件,构筑“冰墙”又是施展“孤立”手段的形象化表达。“孤立”和“冰墙”直接构成巧妙的比喻,既生动又形象。示例二:我认为“冰墙”更好。因为:①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冰墙是十分奇特的事物,读者立即会探究“文章为什么说是冰墙,作者会描绘一堵什么样的冰墙”。②比喻手法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文章中说“一层透明的膜”叫做“孤立”,蔓延过来的欢乐潮水在“她”身边突然凝固成一堵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冰冷透明的墙,这“墙”显然也是“孤立”。文章内容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标题“冰墙”的真正含义——以“孤立”为主要手段的“校园欺凌”。③文贵含蓄,直接在标题用“孤立”显得太直白,缺乏韵味。④“孤立冰墙”显得十分突兀、产生歧义,语法上也不搭配,可在“孤立”和“冰墙”之间加上间隔号,揭示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 20、示例:我要和欺凌他人的同学谈话,使其认识到欺凌对同学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自觉杜绝这类现象发生;我还要告诉受害者,遇到校园欺凌,要敢于抵制,要通过学校和老师的介入解决问题;我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不会袖手旁观,会尽我所能制止此类事件。 21.D 22、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心怀百姓、甘于奉献;把赤诚担当融入脱贫攻坚。 23、示例一: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示例二: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示例三: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示例四:“两弹一星”精神——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中国人探索太空奠定坚实基础。示例五:抗震救灾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汶川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汶川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示例六:抗疫精神_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24.示例:张校长,您真了不起!了解了您的事迹,我由衷敬佩您。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您自己身患疾病,却始终心系学生,您的无私奉献温暖了多少学生,感动了多少国人。 25.作文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