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96091',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1.增温降温:有的物质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有的相反,像一些溶于溶剂放热的物质应尽量使温度降低,溶解吸热的则要加热使之溶解。2.增加接触面积:研细,尽量使溶解物与溶剂的接触面增大,即粉状接触最大了。3.搅拌:溶解后的溶质在溶剂内都是由溶度高的往溶度低的方向扩散,所以搅拌也可以加快溶解。 1溶解 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蔗糖等。 固体溶质进入溶液后,首先发生微粒(分子或离子)的扩散(吸热)过程,接着是形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水合过程(放热)。这里有化学键的破坏和形成,严格说都是物理-化学过程。其实对于强电解质来说,溶解和电离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为离子的扩散就是电离。 不过对于弱电解质说来,首先是扩散成分子(吸热),然后在水分子作用下,化学键被破坏而电离成为自由离子(水合的)(这里总体表现是吸热还是放热要看破坏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多,还是水合释放能量多了)。 假如是非电解质,那么溶解就是扩散与形成水合分子两个过程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