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8)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01:09:17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6.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 明确: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是,“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这表明亚历山大和波斯的战争对双方来说,均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 教师补充:这次远征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源。当时希腊城邦已经衰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自由民破产日益增多,破产者多靠行乞和各种零星工作糊口,或去当雇佣兵以求生路;而富有者也希望把这批使他们感到不安的社会集团打发出去。另一方面,马其顿贵族和希腊的富有者都热衷于发动战争,以便掠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此外,马其顿的统治集团深感希腊内部不稳,企图以发动对波斯的战争来转移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视线。 7.学生复述伊苏战役战役的经过,要求能根据插图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展现其掺烈的战争场景。 8.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明确:该目最后一段课文讲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教材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一 方面东征使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东征给东方人民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二、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读教材,了解历山大帝国解体后东地中海地区的状况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西王国和托勒密王国。当时,东地中海地区处于混乱状态,希腊城邦、城邦联盟、马其顿、塞琉西,托勒密王国等大小国家互相争夺,时而发生战争。公元前280年,塞琉古渡海进攻马其顿,遇害身死。其子安条克一继位,击退了北方克勒特人对小亚细亚侵袭,又同托勒密争霸东地中海。自公前276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近八十年间,曾与埃及发生过五次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叙利亚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这五次战争消耗了塞琉古的国力。公元前195年,安条克三世(塞琉古国王)趁马其顿被罗马打败之际,渡海侵入欧洲,占领色雷斯,并企图吞并马其顿。总之,各国内部矛盾重重,社会斗争十分激烈,这就为罗马征服该地区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简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的经过 注意: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战役, 3.理解: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明确:指出罗马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罗马称霸东地中海客观上促进了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三、十字军东征(学生阅读) 自读要求: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参与者、东征的过程,影响。 总结:讨论战争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学习目标 板书:按以上条目板书 第2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难点 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由《马可•波罗》视频片段导入 一、马可•波罗东游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来华背景 学生回答后归纳:马可•波罗来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 2.看图,学生复述马可•波罗来华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3.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一、学习中国语言;二、受皇帝赏识做官;三、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 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来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 4.理解:《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和对西方的影影响。 提问后明确: 《马可•波罗游记》内容涉及大量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中国的社会情况,亚洲东海岸的地貌,还描绘了赤道地区人丁兴旺的情景。从游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相当成熟,游记中描绘的“东方神奇”,对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学生回答后明确:由于阿拉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所以,它同时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亚非古国文化的养料,形成了兼有东西文明特征的阿拉伯文化。 2.讨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对数码的贡献 明确:古印度的贡献不仅在于发明十个数字,还创制了与之配套的十进位计算法,这是印度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也是古代东方文明(不仅局限于印度)的重大成果。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这套数码的推广对推动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阿拉伯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阿拉伯人对数学研究的确作出了很多的历史贡献。当时,欧洲正处在中世纪时代,宗教思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科学研究得不到发展。欧洲的一些学者还是从阿拉伯传来的书籍中得到科学知识的。通过这些书籍,欧洲人熟悉了几乎整个古代世界的数学创造,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却把它们当成了阿拉伯数学的成就。他们把经过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也当成了阿拉伯数学家的发明,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拉伯数字”。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起中介作用的例子,并谈谈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明确: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着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 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过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印度的数码在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公元9世纪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歇洲。:随着阿拉伯商入的足迹踏遍世界,这种方便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开来,代替了烦琐的罗马数字。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公元751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从此阿拉伯人用真正的纸张代替了纸草和羊皮纸作为书写材料,这样阿拉伯文化和由阿拉伯人所继承下来的古希腊文化才被更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得以流传。阿拉伯的文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观赏插图:《书写唐律的纸张残片》和《丝路上的驼队》,进一步理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总结:完成书上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文化交流的几种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