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
比喻句是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比喻句在思维过程中都有本体、喻义、喻体。甲似乙(明喻),甲是乙(明喻),甲是乙(暗喻),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借喻......乙吧,虽然本体没有出...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