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2013中考语文考点分析指导:文言文复习(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其他重要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谏,接受规劝。
    2.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照镜子。
    4.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5.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6.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7.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
    8.时时:不时,有时候。
    9.间进: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
    10.期年:满一年。
    句子翻译
    (一)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
    (二)其他重要语句翻译。
    1.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3.又弗如远甚: 又远远地不如。
    4.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
    5.谤讥于市朝: 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
    6.皆朝于齐: 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理解概括能力
    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
    理解、概括的各种方法与现代文阅读相同。
    写了什么:内容概括(人事景物情)
    为什么写:中心理解(情思理)
    怎样写的:写法特色(各种写作方法)
    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写了什么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从妻、妾、客的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进谏的内容。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类比推理,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来讽谏齐王,收到很好效果。
    1.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2.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威王除蔽及效果→国际效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问:“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了什么?
    “门庭若市” 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时时而间进”一方面说明进谏者逐渐稀少,另一方面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纳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邹忌:精细、善于反思、聪明,善于进谏,有自知之明,重客观实际
    齐威王:贤明,从善如流、果断
    为什么写
    本文中邹忌以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运用类比推理讽劝齐王纳谏除蔽,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怎样写的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如对邹忌,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
    3.结构层次别致奇异。
    文章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呈现出一种别致、奇异的对称美。
    ①妻、妾、客是三层;
    ②“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
    ③“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
    ④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
    ⑤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朝”“旦日”“明日”是三层。
    ⑥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
    ⑦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拓展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扁鹊见蔡桓公》比较阅读
    上述两篇中邹忌与扁鹊晋见的方式有何不同?结果有何差别?可以看出齐王与蔡桓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曹刿论战》与《扁鹊见蔡桓公》比较阅读
    上述两篇中曹刿与扁鹊晋见的方式有何不同?结果有何差别?可以看出鲁庄公与蔡桓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