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梳理与答题指导 ★★★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