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一些化学术语用错别字,造成很多无谓的失分.化学姐还记得当年初中有次考试把“石蕊”写成了“石芯”被老师课堂上特别点名了,好丧脸的说~现将学生容易出现的这些情况总结如下,容易写错别字的同学可得特别注意咯: 化学中20个易错字: 1.“化学反应”或“反应物”中的“应”字写成“映”。 2.“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中的“成”字写成“存”或“层”。 3.“过滤”中的“滤”字右边部分写成“虚”。 4.“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5.“吸附作用”中的“附”字写成“复”或“付”或“副”。 6.“酸碱指示剂”中的“剂”字写成“温度计”中的“计”。 7.“石蕊试液”中的“蕊”字写成“芯”。 8.“酚酞试液”中的“酚酞”字写成“酚肽”。 9.“酒精灯”或“燃料酒精”中的“酒”字写成“洒”。 10.“水槽”中的“槽”字写成“糟”。 11.“导管”中的“导”字写成“到”或“倒”。 12.“爆炸极限”中的“爆”字写成“暴”。 13.“化石燃料天然气”中的“然”字写成“燃”。 14.“溶解.过滤.蒸发”中的“溶”字写成“容”或“熔”。 15.“溶液的酸碱性”中的“碱”字写成“咸”。 16.“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和”字写成“合”。 17.“饱和溶液”中的“和”字写成“合”。 18.“元素”中的“元”字写成“原子”的“原”。 19.“化合反应”中的“合”字写成“和”。 20.“置换反应”中的“置”字写成“质”或“直”。 最易混淆化学名词 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的词,如果不能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就会用错,甚至是张冠李戴,下面就一些常用易混淆名词进行辨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 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