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也可以直接选出答案,正确率也会非常高。所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反复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古人“三上”的方法,利用任何零碎的时间来读读课文,读读重点语段。 比如《苏州园林》一课的第二节有一组排比句,即四个“讲究”,那就应该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这组句子中“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四个词语就经常考选词填空或者排序。 选择题中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题目也是经常丢分的。特别是许多考生觉得自己对老师强调的知识点都已经背下来了,如果考问答题的话肯定出不了错,但一选择就晕了。那就说明对这些内容你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好好理解。应对选择题,我觉得考生不需要背那么多题,只需要真正对文章理解后把握知识的大脉络,其他的小问题都无非是从大脉络衍生出来的。 什么是大的脉络?就是每种文体的相关知识点和文章的主题情感。比如小说,要把握的就是三要素: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的梗概,哪个情节体现人物的哪个特点,你能否对应上?你知道这个小说的环境描写在哪,有何作用?还有小说的主题你是否清楚。再比如议论文,要把握三要素,总论点、分论点都清楚吗?全文都采用什么论证方法了,具体到每节你都清楚吗?论据都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如果把握住这些大脉络,那么试题中首先要看选项是否这些基本知识。 比如:《中国石拱桥》中选段是赵州桥的两节内容,有一道题是: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赵州桥非常雄伟。 B、赵州桥的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 C、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D、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答案:D 我们如果很好地把握了《中国石拱桥》作为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就是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这个知识点的话,就很容易判断出来。赵州桥不过是中国石拱桥的一个典型实例,它的特点就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当然是选择D项。 所以我们要注意把握这些大的脉络,特别是结合文体知识来复习。 另外,在答选择题时有很多技巧也是可以帮助我们筛选答案的。因为很多题目设置的时候选项中都有一些小小的陷阱,只要你能发现这些陷阱,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答案。 例如:河北区一模的第4题A选项“‘大拱是由28道拱圈拼成……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这个句子仅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陷阱:这个选项貌似正确,但请注意这句话有“仅”字,这样就使得表述非常绝对,很极端。 应对:“28道拱圈”就明显有列数字的方法,与“仅”字是冲突的,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