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的家长从来不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孩子在学校干了啥都不知道。也有的家长想方设法和老师沟通,可就是效果不好。作为一名家长,你真的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吗?你们的沟通真的促进了孩子成长吗? 一位定居国外的妈妈把自己与老师沟通的技巧总结出了五点,很有启发,一起来听听: 我在爱尔兰时只有六六一个孩子,我是学英语出身,没有语言障碍,与六六老师的沟通很顺畅。三年前我们落脚在法国,那时我法语半句都不会,跟老师沟通都是用英语,可法国人不爱说英语。不过,慢慢地,我与孩子老师也能沟通了,虽说讲不出什么太有深度的话题,但是对于孩子的一日常规以及学校生活的注意事项都没什么大问题。如今,我与老师的沟通结果很好,六六的学习情况比较理想,作为家长所给的支持,老师也一再表示了肯定和感激。 我也在想,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以把沟通的劣势变成优势,这是为什么?我总结了一下五个和老师沟通的要领,希望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好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 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定期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