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子张篇》(二)(3)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六、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七、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子贡用“□□”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远远比不上孔子,认为孔子的道德高过是不能超越“□□”。如果有人想诋毁仲尼,就显其“□□□”。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①,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②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注释】①得邦家者:指做了诸侯或卿大夫。②绥(suí):安抚。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贤良,子贡自认不如孔子。
    B、“馁之斯来,动之斯和”的意思是安抚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归顺,达到人和。
    C、子贡极其推崇孔子的学说。
    D、子贡认为,君子应当谨言慎行。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谈谈子贡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①见其不知量也。”(19.24)
    【注释】①多:只,仅仅。
    参考答案
    一、(1)凤今之从政者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孔子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