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五种意识彰显导向功能 ——2011年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浅析 湖北汉川市实验中学 王健龙 2011年的孝感市中考语文试题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整体上看,试卷覆盖面较广,突出能力立意,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发挥了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发挥了中考对教学的“检测”作用,也具备了中考的“选拔”功能,坚持了继承、创新的原则,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一、命题的走向 从2007年以来,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改革一直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稳,试题的走向凸显人文意识、综合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生活意识。试题紧扣《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孝感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的各项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既有助于引导语文学科在教与学中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发挥中考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测试功能。从题型的设置到题量的安排,从检测的内容到试卷的结构,从命题立意到难度控制,都保持了和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相对一致。这种稳定既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也有利于广大中学师生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调度控制作用。同时又渗透最新信息,体现《考试说明》中的变化。试卷基本上体现了科学性、保持了稳定性、注重了实用性、发挥了导向性、弘扬了创新性、明确了指向性。 二、试题体现的特点 1.试卷脉络明晰,知识涵盖面广。 本次考试试卷由题卷和答卷两部分组成,题卷虽未明确标明板块,但仍然是按“积累运用”“阅读感悟”“写作实践”的循序排列,题量为23道题,全卷满分为120分,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105分和15分,试卷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和义务教材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具体考查内容见附表)。试卷科学规范、长度适中,适于学生在2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内充分应答。板块式的布局,使得整个试卷脉络明晰,条理清楚。 附:2011年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考查明细表
2.试卷难度有所下降,切合语文教学实际。 结合孝感市近几年中考语文成绩偏低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的实际情况,按照中考评价凸显“三率”(参考率、优秀率、合格率)中合格率客观要求,本次中考的语文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强调知识积累、阅读感悟及应用语文的能力。全卷难度设定准确,较之去年中考稍有所降低,区分度较为理想,切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认知规律,符合毕业阶段的教学要求,既能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进行检测,又能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 3.试题注重基础,立足课本,突出能力。 从考点的分布来看,本次中考语文试卷立足孝感市九年级中考复习备考的实际,注重基础,立足教材,主要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其中课内知识考查了识字写字、古诗文默写、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所占整份试卷的分值为32分。另外,名著导读则只考查了学生对篇目和基本内容的了解。课外知识则突出综合,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思维与习惯的培养和检测,严格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无论是综合性实践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还是阅读能力、写作与修改的能力的考查等,都力求能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4.选材关注创新,关注生活,关注人文,着意开放。 试题材料的选择则关注创新,关注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贴近中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可能,力求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着力挖掘材料的人文内涵。材料涉及对社会生活与国计民生的关注,对人间真情与自然环境的关切,对学生求知态度与品质的关怀等。部分题目蕴含了审美意义和教育功能,它不仅仅是一套具有检测功能的试题,更是一个体验阅读、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窗口。如口语交际选取的是一则社会热点新闻,名著导读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关注食品安全;古诗词赏析注重名句品读,文言文阅读关注自然美景与思想境界;记叙文文阅读重在品味浓浓的师生情,体现了文本信息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议论文阅读强调学品,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的引导;短文评改关涉亲情,以引导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写作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自由灵活,利于学生自主展示等:整份试卷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定功能。由此可见,本次中考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审美和教育体验,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在努力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试卷还着眼开放,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试卷设置了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的开放性试题。在议论阅读部分设置了“联系自身的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的试题,在记叙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就“‘我’收获了什么”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在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三个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第一个基于“作者”,第二个基于“读者”,第三个基于“主题思想”。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沟通,都带有学生强烈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也正因如此,试卷为学生的创意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写作回归自我,表达真情。 本次中考依然采取选题作文的形式,一个是半命题“宁愿”,一个是话题作文“同行”,题目落点小,容易入手,让学生聚焦生活细节,让学生都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宁愿”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学生应通过作文表达自己这一选择的理由和感悟。“同行”这个话题作文相较而言学生更易于把握。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可借此话题表达一路与父母、老师或同学同行的感受与感悟,也可以将“同行”事物拟人化,如书本、名人、自然等等,创意出奇。这两个题目虽然大众化,考查的重点自然会看重个性化。这无疑给学生比较宽松的选择余地,既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又有内涵可以挖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独特的素材,独特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语言都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闪光点。 三、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份好的试题是一面旗帜,引领鲜明的理念;是一声警钟,提醒脚下的误区;是一块路标,指引前进的方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它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 ①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年的中考中,这方面试题的占分比例也有所增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持续抓紧抓实。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整个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到主动的探究与发现,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②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底子。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坚持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育,培育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③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 每年的复习阶段,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梳理、总结阅读题的答题规律,而这一规律主要呈现在答题的技术层面,悖离了阅读的规律,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将得分技巧转变成了失分因素。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切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④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标”提出,写作训练“既要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也要帮助学生打好必要的写作基础。”近年,教学中写作基本功训练有所削弱,要引起重视。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谋篇布局的训练等,不抓写作基本功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施以不同的教学要求。必须强调真情实感,唯真情实感最可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笔下的假、套、空。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这本来是过去写进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话,但在新课程在全国稳步推进的今天,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与考试的一条实活相生之路也正是课改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