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高频考点知识应用 湖北省黄石市河口中学 刘耀庭 重要知识点回顾 1、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 2、常见两酸、两碱、食盐的物理及化学特性; 3、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规律(特别要注意应用条件); 4、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发生条件,常见类型; 5、pH; 6、常见物质及离子的检验、鉴别:特别是Cl----Ag+ SO42----Ba2+ NH4+--OH- CO32--- H+ 典型例题分析 一、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 (一)、溶液的导电性 例1-1-1、在甲溶液中通入电流灯泡发亮,现往甲溶液中滴入乙溶液,灯泡由亮到暗再到亮。则甲乙分别为: A、 NaCl、 KNO3 B 、NaOH、 HCl C 、CuSO4 、Ba(OH)2 D、Ca(OH)2、Na2CO3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导电性,首先要了解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同时要考虑生成物的导电性。答案C 审视考点: 1、易导电的物质 (1) ,原因 ; (2) ,原因 。 2、不易导电的物质(1) ; (2) 。 (二)、酸碱盐的水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 例1-2-1、测得某溶液中仅含Na+、Mg2+、SO42- 、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 Cl- = 4:5:8,若Na+为4n个,则SO42- 可能是多少个? 解析:酸碱盐的水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因为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相等,电性相反。(不可说成是阴离子数目与阳离子的数目相等),可列式: 4n(+1)+5n(+2)+8n(-1)+x(-2)=0 ,得x=3n。 针对强化:测得某溶液中仅含K+、Mg2+、SO42- 、NO3-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Mg2+:K+:NO3- = 4:5:3,则SO42-与NO3-个数比为多少? (三)、电离方程式 例1-3-1、某氢氧化钠溶液中若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00,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因NaOH = Na+ + OH- ,则一个Na+相当于一个NaOH,故溶液中NaOH与H2O的个数比为1:100,其质量比为(1×40):(100×18),所以, NaOH% = ×100% =2.1% 针对强化:某硫酸钠溶液中若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00,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常见两酸、两碱、食盐的物理及化学特性 (一)利用物质的特性 例2-1-1、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NaOH干燥的一组是:( ) A NH3 O2 CO B HCl CH4 CO2 C H2 SO2 CO2 D H2S SO3 CO 解析:本题考查NaOH易潮解,同时易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答案A. 审视考点:1、常见的干燥剂有: ,其中氢氧化钠可干燥 ,不能干燥 ; 浓硫酸可干燥 ,不能干燥 。由于 与水反应有颜色变化,既可用来吸收水也可用来鉴别水。 注:NaOH溶液、稀硫酸不再具有吸水性。 (二)、物质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例2-2-1、把铁粉、生石灰、粗盐、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苛性钠、无水硫酸铜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则 (1)质量会增加的是 , (2)质量减小的是 , (3)质量减小且变质的是 , (4)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 (5)质量会增加且颜色发生变化的是 。 例2-2-2、将下列物质各10克完全溶入水制成100克溶液,其质量分数一定为10%的是。 (1)硝酸钾晶体、(2)氯化钠晶体、(3)胆矾、(4)纯碱晶体、(5)生石灰、(6)氧化钠、(7)三氧化硫 (8)二氧化碳 解析:大部分物质溶入水后溶质不发生变化,但有些物质溶入水后由于与水发生反应溶质发生了变化,如, 1、酸性氧化物:SO3 + H2O = H2SO4 2、某些碱性氧化物:CaO + H2O = Ca(OH)2 3、结晶水合物:CuSO4·5H2O = CuSO4 + 5H2O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E、铁粉和硫酸铜溶液 ![]() 针对强化: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D)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 (一)、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例3-1-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发生,若能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⑴、Cu + HCl→ ⑵、K + HCl→ ⑶、Fe + H2SO4 → ⑷、Cu +AgNO3 → ⑸、Hg +AgNO3 → ⑹、Cu +ZnCl2→ ⑺、Zn +AgCl → ⑻、Fe(OH)3 + CuCl2 → ⑼、Na2SO4 +HCl→ ⑽、碳酸镁与稀硫酸 ⑾、氯化钡溶液与硝酸银溶液 ⑿、碳酸钙与氢氧化钡的溶液 ⒀、氢氧化钡的溶液与稀硫酸 ⒁、氢氧化钾溶液与石灰水 ⒂、金属铁 与氢氧化铜 ⒃、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的溶液中 ⒄、氧化铁与镁加热 ⒅、氧化钙与稀盐酸 ⒆、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 ⒇、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21)、钾和硫酸铜溶液 (22)、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3)、氯化钙溶液和碳酸 针对强化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Na 2CO3 + = NaCl+ ⑵Fe + = Ag + ⑶ NaOH + = Na 2CO3+ ⑷H2SO4+ = HNO3+ ⑸CaCO3+ = CaCl2+ + ⑹Fe (OH)3+ = Fe 2(SO)3+ ⑺CuSO4+ = Cu(OH)2 ↓ + ⑻BaCl2 + = Ba(NO3)2 + ⑼ CuO+ = Cu(NO3)2 + ⑽KCl + = KNO3 + ⒁ Na2O + = Na 2SO4 + ⒂ Zn + = Fe + ⑿Ba(OH)2 + = BaSO4 ↓ + ⒃ K+ = K2SO4 + ⒀ZnCO3 + = Zn(NO3)2 + + ⑾NH4Cl + = CaCl2+ + 例3-2-1、用氧化铁、稀盐酸、纯碱、石灰石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铁,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针对强化1:⑴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溶液,请确定鉴别顺序。 ①NaOH ②FeCl3 ③MgSO4 ④KCl ①KCl ②KOH ③CuSO4 ④NH4Cl ①Na2SO4 ②K2CO3 ③BaCl2 ④HCl ①CuCl2 ②AgNO3 ③NaNO3 ④HCl ⑵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 E.Ca(OH)2、NaCl、H2SO4 、酚酞溶液(特别要注意此种类型) 针对强化3:不用其它试剂,如何鉴别Na2CO3、BaCl2、H2SO4三种无色溶液,并写出操作过程。 例6-1-1、在横线上填写除去杂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⑴Cu(Fe) ⑵FeSO4(CuSO4) ⑶NaCl (NaCO3) ⑷HCl(H2SO4) ⑸Cu(CuO) ⑹BaSO4 (BaCO3) ⑺CaO(CaCO3) ⑻CO(CO2) ⑼CO2(CO) ⑽KNO3(CuSO4) Ba(OH)2 ⑾MgCl2(MgSO4) ⑿NaOH(Na2CO3) 解析:除杂问题的原则是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意向是转化沉淀或气体向除去,最好是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且被提纯的物质未有消耗。
例6-1-3、欲从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剩余物中分别回收二氧化锰与氯化钾,试简述实验过程。 审视考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如 ⑴过滤: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例如:分离CaCO3与Na2CO3的混合物。 析:CaCO3不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滤渣是CaCO3洗涤干燥,滤液蒸发浓缩。 ⑵结晶: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例如:KNO3与NaCl的分离就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进行分离。 ②蒸发溶剂,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的溶液,或单一溶质的溶液采用蒸发溶剂方法分离。 例如:海水晒盐即是。 ⑶蒸馏:分离两种互相溶解的液体,根据它们的沸点不同。 例如:水与酒精的分离 针对强化1:依次使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和灼热的铜丝,最后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针对强化2:含Na2SO4、NaCl、Na2CO3的混合溶液,用盐酸,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分别除去溶液中的SO42-、Cl-、CO32-,试剂加入的顺序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