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链接之《溶液》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二中 程 云 陈俊智 溶液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考点较多,仔细归纳下,其实只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弄清了其中的关键,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了。 考点一:溶液的特征和组成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 考查重点:溶液的特征和组成 答案:A 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比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能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阳离和带负电的阴离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二:溶解的过程 例题2: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 考查重点:溶解的两个过程和现象 答案:D 说明:物质溶于水有两个过程,即扩散过程(物理)吸收热量、水合过程(化学)放出热量,两个过程吸热和放热的多少决定总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即溶液温度的升降,其中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硝酸钾等大多数溶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考点三:乳化作用 例题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铁器上的铁锈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 考查重点:乳化作用的化学原理 答案:C 说明: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由于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由于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分散到水中,洗涤剂只是将大的油滴变小,通过乳化后形成的则是乳浊液。汽油能溶解掉衣服上的油污,所以可以用于清洗油污。铁锈为不溶于水的氧化铁,可以用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掉;酒精与铁锈不能反应,也不能溶解铁锈。血渍中含有蛋白质,酶可以使奶渍、血渍等多种蛋白质污垢降解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肽,而易于洗去。 考点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题4: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 ![]() (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举一种) ⑶现有常温时含Ca(OH)2和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 考查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答案:(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说明: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某温下不饱和溶液使其饱和的一般方法有加入同种溶质、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等,如果是澄清石灰水的变温饱和方法则应该是采取升温。某温时的饱和溶液使其不饱和,则一般方法为增加溶剂(即加水)和升高温度,如是某温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则可增加水、降温和通入一定质量二氧化碳。 考点五:固体的溶质溶解度 例题5: 20 ℃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 ℃时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答案:(在20 ℃时)100g水中溶解9.7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则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说明:正确理解固体溶质溶解度的概念,其中四个要素分别是在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一般指水)、饱和状态(最大值)、溶质质量(单位为克)。 考点六:气体溶解度 例题6: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查重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答案:C 说明: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和压强两个方面,而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七:溶解度曲线的信息 例题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 ⑴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⑵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⑶ 欲将40时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⑷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 ![]() 考查重点:溶解度曲线的信息与应用 答案:⑴时,甲 ![]()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⑵40时,把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的方法有加水或降温;⑷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说明:溶解度曲线是一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溶质溶解度的数学方法,依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发现:⑴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⑵查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⑶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⑷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变化趋势,由此还可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 考点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例题8: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水中含NaCl、MgCl2等物质),被誉为国防金属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单流程。 ⑴ 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常用的方法是 。 ⑵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将海水进行 ⑶试剂A最好选用 考查重点:分离混合物的常规方法有过滤、结晶和蒸馏等,重点认识操作中的每种仪器、具体用途和操作步骤等。 蒸馏;蒸发结晶;⑶熟石灰或氢氧化钙(Ca(OH)2) 分离混合物的常规方法有过滤、结晶和蒸馏等,重点认识操作中的每种仪器、具体用途和操作步骤等。结晶方法有⑴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合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⑵冷却热饱和溶液: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例如用于分离KNO3和NaCl混合物。而过滤则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物理方法。 考点九:溶质的质量分数 9: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 D.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应用和表示方法 C 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数学表达式中所指的溶质质量则应该是完全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若已知溶液体积,则需要换算成溶液的质量。 考点十: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例题10:小明要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10mL”“50mL”“100mL”)量筒。 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⑷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答案:选择100 mL量筒;称量时药品和砝码颠倒(或量水时仰视读数等);⑶④①③⑤②(或③④①⑤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或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要广泛联系生活、生活的实际应用,主要考查溶液配制的实验用品分别有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和药匙等,实验步骤主要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和贴标签。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当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有:Ag×a%=Bg×b%。 考点十一: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 1150g Ca(NO3)2溶液与50g K2CO3 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解:设参加反应的K2CO3质量为x,生成的KNO3y =CaCO3↓+2KNO3 ![]() ![]() ![]() ![]()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63% 答:略 涉及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是中考考查的难点和热点,在计算时要代入的纯物质质量都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则不能直接写入溶液质量,而要写化学反应中的溶质实际质量。化学反应后溶液质量可用“质量守恒法”求解,溶液质量=m(反应)-m↑-m↓,其中m(反应)表示反应物(或反应前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m↓表示不溶性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 掌握了这些考点,我们来实战训练一下吧。 (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汽油 D、面粉 (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C、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D、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36g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 )3、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 )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用洗涤剂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 )5、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 B、将溶液升温 、将溶液降温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在t1℃时,a,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 )7、如图是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C一定是熟石灰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同 、N点表示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8、25℃时向氯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的质量不变 ( )9、把20℃的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不变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 )10、现有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100g,下面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温度不变,加入10gKNO3晶体 B、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 、升温至40℃ D、降温至10℃ ( )11、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变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应采取的措施: 、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一半 B、放入10g该溶质 、升温 D、将该溶剂蒸发掉50g ( )12、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3℃时将A、B分别溶于100g水中,各自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t3℃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降温至t2℃时,A物质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降至t1℃时,A、B物质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降温至t1℃时,A溶液质量变小,B溶液质量不变 1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 (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 14.实验室为了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1g以下用游码)操作:①计算;②用称取 g氯化钠;③用 (填100mL或50mL)量筒量取_________mL水;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 搅拌至溶解。若在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如果该同学将NaCl和砝码放反了,其他操作正确,则他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下同)。若在取水的过程中,该同学采用俯视读数,则他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 1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E点表示的意义是 (2)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3)将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无晶体析出的是 ,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16.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12克于烧杯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质量为107.6克。(Ca:40 C:12 O:16 H:1 Cl:35.5) 求:(1)生成气体的质量是多少?(2)所求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5: BDDCC 6-10:DDADD 11-12:DC 13:bg = 14:天平 2.5g 50 玻璃棒 偏小 偏大 15:(1)在t3℃时,A、B的溶解度相同,都为bg (2)B>A>C (3)A、C、C 16<SPANdisplay:none">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