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例析一道高考试题在中考试题中的变身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例析一道高考试题在中考试题中的变身
    江苏连云港东海实验中学 王玉翔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化学试题28题
    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未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 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 元素Z是____________;
    (2) 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 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题目MZ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就是说Z元素应该是氧。因为一直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因此,停止加热时,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根据过量的碳与MZ反应来看,该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二氧化碳之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
    参考答案
    (1)氧,  (2)不需要, 因有N2不断通入,b瓶溶液不会倒吸至a管,
    (3)MO+C==M+CO↑,MO+CO==M+CO2,  CO2+C==2CO  , 2MO+C==2M+CO2
    (4)需处理,因含有CO, 可连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粉末的反应管.
    变身1 南京09中考化学试题28题
    (前文略)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                                               
    (后文略)
    解析:该题与上述高考题中部分情景相似,均利用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但也会有一氧化碳生成的性质,均考查了氮气可作保护气及防倒吸操作原理。题中利用碳与赤铁矿石中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来确定氧化铁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通氮气的目的应该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减少实验误差。因为一直通入氮气,因此,停止加热时,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
    参考答案
    ① 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② 不需要,因为实验中持续通入氮气直到实验完成后玻璃管内物质冷却,所以不会引起倒吸
    ③ 偏小 该实验中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氮气的流动还能带走装置内的水分,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偏小。(或其他合理答案)
    变身2 连云港09中考化学试题28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
    ③只有 Fe(OH)3         ④是Fe2O3 、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 、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 、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1)2Fe(OH)3Fe2O3 +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28-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8-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Ⅰ组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Ⅱ组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 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28-2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还可以用H2代替,并将图28-2中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探究题,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来探究红色粉末的组成,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其组成。根据【资料获悉】中的(1)(2)(3)和探究(1)可排除猜想中的③  ④ ⑥,根据【资料获悉】(3)和探究(2)可排除猜想中的①,故红色粉末可能是Fe2O3  或Cu 、Fe2O3的混合物,探究(3)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定量实验来确定是否有铜。探究(3)在探究的同时也出现了与上述高考题中相同的防倒吸及尾气处理等考点。同时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要点实验现象等,对氢气的还原性也进行了衍生。
    参考答案
    【实验探究】(1)③④⑥    (2)丙 
    【交流讨论】(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 Ⅰ   ⑤
    (3)3CO + Fe2O32Fe + 3CO2    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或其他合理答案)。
    【拓展延伸】可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