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速查式复习 第2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2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本单元时段是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本单元经常考查的重点有: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④甲骨文、孔子、百家争鸣、屈原。 ◆考点梳理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考点1 了解夏、商、西周三朝更替
考点2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考点3 知道春秋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
考点4 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考点5 知道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考点6了解汉字的演变。
考点7 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考点8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考点9 了解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中考典题 高频考点──知道怎样考 【典题1】(2011·江安中学)商纣王和周幽王的下场说明了什么? 【解析】此题为开放式问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思考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如: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不能沉湎于酒色,祸国殃民;统治者要重用贤才,不要亲近重用阿谀奉承、唯利是图的小人;当政者要虚心纳谏,不能自以为是,不听忠言,我行我素;当政者要爱惜民力,发展生产,不能加重赋税,巧取豪夺;当政者要执法宽严有度,不能用严刑酷法来对付老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 【典题2】(2010·江苏苏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秦朝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均田制系起于北魏,后代曾沿用的一种经济政策。 【答案】C 【名师归纳】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分封制比较。不同处:①就实行分封的出发点而言,双方的侧重点不同,西周统治者侧重于从政治方面维护统治,而西欧的分封则更多地融入了统治者在军事上的考虑。②分封的对象不同。与西周分封相比,西欧分封中宗教贵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③封君对封臣的管理。西周可以派遣官吏对诸侯国进行监督,而西欧国王则无此权利。相同处:①在封主与封臣之间的义务上,二者具有相似之处。②受封的仪式。无论是西周的分封还是西欧的分封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代表两者结成稳定的封君和封臣关系。 【典题3】(2011·南京市秦淮中学)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答案】A 【名师归纳】春秋五霸的共同点是:采取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重视人才、整顿军队等措施。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改革。秦国,在今陕西和甘肃一带。①处北京一带,是燕国;②处山东半岛,是齐国;④处长江流域,是楚国。 【答案】C 【名师归纳】春秋战国不同的时代特征:春秋政治是“争霸”(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国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政治是“兼并”(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典题5】(2011·盐阜中学)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 【解析】一从政绩来看,李冰的历史功劳是修建都江堰,二从时间来看,李冰生活在战国时期。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的是商鞅,也是战国时期;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发生在清朝;唐玄宗考核县令,那是唐朝的事情。 【答案】C 【名师归纳】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典题6】(2011·江苏省青云中学)我国古代文字,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金文②隶书③甲骨文④小篆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解析】甲骨文(商朝龟甲上)──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整理)──小篆(秦统一天下后,统一文字)──隶书(秦末狱吏程邈整理,盛行于汉朝)──楷书(盛行于唐朝)。 【答案】D 【名师归纳】可首字趣味记忆为:“加紧大小离开(甲金大小隶楷)”。还可顺口溜记忆:甲骨文字起殷商,周代青铜铸金文,统一小篆是秦皇,隶书秦兴行于汉,楷书汉兴今通畅,连笔书写是草书,行书兼取二者长。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解析】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答案】B 【名师归纳】据都市快报消息:青铜国宝新更名“后母戊鼎”。2010年3月底,位于国博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典题8】(2011·海门市东洲中学)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古代儒家学派 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以“德”教化人民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解析】AB是政治主张,CD是教育思想。抓住“教育公平”即会选“有教无类”。 【答案】D ◆考点综合与新题型 【典例】(阅读判断题)阅读下面有关商鞅变法的叙述,纠正其中的四处错误。 公元356年,商鞅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国家以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国有制,由于变法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最终商鞅被杀害。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解析】熟记或熟查商鞅变法的考点,一一对照即可。 【答案】①错误:公元356年 改正:公元前356年。 ②错误:秦始皇 改正:秦孝公。 ③错误:土地国有制 改正:土地私有制。④错误:地主阶级 改正:旧贵族。 第2讲训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夯基固本 自主检测,厚积薄发 【考点一】了解夏、商、西周三朝更替 1.(2011·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们丙姓什么吗? A.姓唐 B.姓秦 C.姓夏 D.姓宋 2.(2011·江苏省黄桥中学)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3.(2011·南京行知实验中学)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盘庚 ②周武王 ③启 ④周厉王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4.(2011·连云港市陇东中学)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5.(2011·徐州市九里中学)阅读下列材料。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考点二】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7.(2011·常州市北郊中学)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8.(2011·泰州市沈毅中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2011·盐城市响水第一中学)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10.(2011·淮安市棉花中学)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列制度创建于西周时期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考点三】 知道春秋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 11.(2011·南师大附中)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 ①商汤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2.(2011·宿迁市青华中学)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3.(2011·无锡市梅村中学)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14.(2011·连云港市海宁中学)下列人物之间不可能是战场上的对手的是( ) A.晋文公VS楚庄王 B.夫差VS勾践 C.庞涓VS孙膑 D.白起VS赵括 15.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11·连云港赣榆中学)“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17.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8.(2011·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D.围魏救赵 【考点四】 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19.(2011·盐城市初级中学)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20.(2011·盐城市文峰中学)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21.(2011·无锡市湖滨中学)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2.(2010·湖南岳阳)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 A.禅让制 B.土地私有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23.(2010·湖北十堰)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考点五】 知道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4.(2010·山东临沂)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25.(2010·山东青岛)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考点六】了解汉字的演变 26.(2010·四川资阳)下列图片所示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 ![]() ![]() ![]() ![]() A B C D 27.(2010·湖北黄冈)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28.(2011·阜宁县初级中学)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文字 B.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考点七】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9.(2011·六合区东沟镇初级中学)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 ①陶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0. (2011·盐城市田家炳中学)仔细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31. (2011·江苏省昆山中学)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考点八】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2.(2011·江苏省昆山中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33.(2011·徐州市王杰中学)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孟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 教育观察: 法制园地: 军事天地: 自然与环境: 【考点九】 了解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34.(2010?江苏无锡)前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 A.文天祥 B.司马迁 C.孔子 D.屈原 二、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35.(2011·无锡市北塘区中学)战国后期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大败赵国。有人认为赵括是秦国和赵国胜负的关键。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2讲训练 参考答案 1.C【解析】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是秦朝。唐朝是李姓建立的,宋朝是赵姓建立的。 2.B【解析】大禹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A【解析】夏(启)──商(盘庚)──周(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厉王因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而扬名)。 4.B【解析】夏桀、商纣、西周周幽王,皆因暴政而亡。 5.(1)启(2)王位世袭制(3)奴隶(社会)。夏商周。【解析】夏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6.A【解析】从报名中看:燕赵、齐鲁、三晋、楚,诸侯国名因分封制而由来。 7.A【解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国人,这就是周朝由高到低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8.B【解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出自《左传》,原文的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这句话正是对“分封制”的表述。从举一反三的角度,建议同学们还须掌握另一则相关的材料,即“授民授疆土”也是对分封制的表述。 9.B【解析】此题表面看,难度并不大,但具体分析起来,除了A、B项可轻易排除之外,B、C是需要甄别的,二者都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其中封建制即我们所称的“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封建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10.A【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推广郡县制,隋朝开始科举制,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11.C【解析】相传古代襄助商汤得天下的是伊尹;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逐步强大;齐桓公任用管仲;晋文公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先轸等人,图霸中原。 12.D【解析】春秋争霸的原因: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弱,诸侯不再服从天子,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13.C【解析】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战国七雄里叶有齐国。 14.A【解析】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大战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 15.B【解析】韩赵魏三家分晋,可趣味记忆为:喊赵薇分金。 16.B【解析】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17.A【解析】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大战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庞涓致死)、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18.C【解析】《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19.C【解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大变革”变在社会制度。 20.D【解析】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奖励军功)、勤于耕作免除徭役(奖励耕战)、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建立县制),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的体现。商鞅是在秦国变法的。 21.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是改革的根本原因。代表战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的是铁器的广泛使用。 22.B【解析】土地私有,这是战国大变革时期的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23.C【解析】首先排除A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同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可见商鞅主张根据国情制定国策,不能照搬别人或前人的例子,启示我们在对待问题的时候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法令得不到执行,关键是上层有人犯法,简单地说就是要上行下效。 24.B【解析】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 25.A【解析】牛耕技术,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进一步推广。 26.A【解析】A是甲骨文,B是金文,C是篆书,D是隶书。 27.B【解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8.C【解析】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9.B【解析】石器(远古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都使用石器)──陶器(半坡人使用彩陶)──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 30.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31.B【解析】抓住“古代青铜工艺”字眼。兵马俑是泥塑,敦煌莫高窟是石窟。 32.A【解析】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3.教育观察:孔子;法制园地:韩非;军事天地:孙武;自然与环境:孟子。 34.D 35.秦国的强大是赵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某些人物会影响历史的瞬间,但不能改变整个历史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