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活而不散 新而不偏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活而不散 新而不偏
    ──从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概括题特点谈解答思路(原创)
    濮阳市油田五中 胡玉仲
    概括题是河南省思想政治试题中一个新颖而亮丽的题型,它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该题型重在让学生通过现象揭示本质,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升华。该题型既能考察学生对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判断、归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新的意识。实践证明,河南省思想政治试题中概括题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成功题型。
    综观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概括题,可以发现它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本年的中招概括题出题角度新颖,形式多样,包括表述、漫画、电影插曲(歌词)等,内涵丰富。试题充分体现了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理念和政治开放性特点,“活而不散,新而不偏”是本年政治概括题的突出特点。该题既反映了我国重大方针和政策,又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既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又兼顾了地方特色。这种独具匠心的构思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概括题不仅因为题型新,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所以对学生来说在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考试中失分率较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好概括题呢?下面笔者根据今年中招政治概括题的特点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认真阅读背景材料,联系教材
    如概括题第13小题:
    小记者李垒和张娜在某专题采访活动中,摄取了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小亮高兴地说:“我可以不交学杂费啦!”
    镜头二:贫困生小强兴奋地说:“我可以免费领到教科书啦!”
    镜头三:寄宿生小娟开心地说:“我可以申请生活补助啦!”
    镜头四:农民工子女小花一脸灿烂地说:“我也能进城上学啦!”
    该题虽体现的是国家重大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但却非常贴近生活实际。材料虽源于生活,考查的却是教材的基本知识,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学生阅读完背景材料,应立即对应性地联想到教材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进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蕴含的道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国家职责;国家为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它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殊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再如:概括题第14小题:观察下图,进行概括。
    
    学生观察完上面三幅图,首先反映的是它们的表象──“赶集”的变化,但现象背后揭示的本质才是该题的答案,即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联想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归结其原因在于不断完善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该题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又非常贴近生活实际,这种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正是我们所亲身经历和感受的。
    二、引导学生掌握概括题的答题规律
    概括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但并非漫无边际,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因为概括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把握了其答题特点就更容易归纳出答案。
    概括题要求考生依据所给文字材料、图表、漫画、诗词、歌曲等表达的内容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归纳、提炼出其蕴涵的内在道理。那么道理从哪些方面入手、从何角度来归纳表述呢?
    1、从“是什么”入手。即说出所给材料体现的基本事实、道理。这是概括题最直接、最一般的答题方法。
    2、从“为什么”如手。即说出所给材料中的结论或现象之所以产生或存在的原因。
    3、从“怎么样”入手。即以材料所表达的内容为原因或前提,推导出一个结果或结论。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⑴由于材料中所表达的原因,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⑵针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原因,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如概括题第16小题:
    荣获“2005感动中国”特别奖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河南“铁军”,在青藏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段,克服了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常年冻土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通讯基桩施工优良率98%、合格率100%、在全线同专业中排名第一的记录。
    用归纳“是什么”的方法得出答案:河南人奋战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
    用归纳“为什么”的方法得出答案:河南人历来具有诚信、勤劳和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
    用归纳“怎么样”的方法得出答案: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维护河南形象;人人都是河南形象,人人都应维护河南形象。
    该题正面宣传了河南人的光辉形象,使学生增强了做一个河南人的自豪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三、重视把时事热点及生活实际与教材相结合构筑概括题型的训练
    本年中招概括题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时代与生活气息。如,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两免一补”问题;人们看的见、摸得着而又深受其益的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党开展的轰轰烈烈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河南人为祖国建设而打拼的光辉形象。时事热点、生活实际与教材相结合是今年中招政治概括题的又一大亮点。它也是今后政治试题的命题趋势。因为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她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必须宣传我国的重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如概括题第15小题:
    电影《村官李天成》的插曲中又这样的歌词:“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少是非”……唱吃亏歌,做吃亏事,当吃亏人,正在成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我党近期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大时事热点,该热点体现了教材中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果我们及时把这一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准备工作,在中招考试中,学生就不会对这类问题无所适从。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抓住概括题的本质特点,不断探索该类试题的解题规律,平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依据所学教材知识,结合时事热点和生活实际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面对概括题就会得心应手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