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关于培优促优的认识与做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关于培优促优的认识与做法
    河北冀州信都学校政史组 李晓奎
冀州市文教局教研室 王育新
    我们知道,学生文综(思想品德和历史)能考120分可不容易,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表现,也多少有点运气。由于文综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的特点以及学以致用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中考试题必然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和热点、焦点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和创新能力,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我们的认识一我们基本“押”不住中考文综试题
    开卷考试的试题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需要动一番脑筋,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有思考时间,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老师要指导学生研读教材与《中考说明》,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详细的梳理,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我们的做法一:
    第一阶段:紧扣教材与课标,抓好基础知识。这一阶段我们认为复习时间要长,甚至是全学年的。对知识的处理不能留死角,我们的具体方法是学案式复习,就是帮助学生整理出一份“作业”,即每一课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的形式,或简单的简答题形式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一份,学生在拿到这份“作业”时,非常乐意去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得到了老师给他们准备的一份“半加工食品”。因此他们复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对于少数惰性比较大的同学来说,今后就可依照这份“作业”,去“抄”课本了;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每一节课老师们都进行小测,目的是最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整体认知。在第一轮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情况下,用一到两周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化零为整,也就是知识专题阶段,让学生弄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下一阶段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这个环节需要把初二、初三不同章节之间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比如我们分为不同的板块,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我们的认识二中考文综试题注重渗透与教材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时政材料
    我们的做法二:
    课前5分钟的时事点评,一直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通过新闻点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
    事实证明,通过时事点评热点分析,对后面迎接中考的专题复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老师要指导学生按课标及考试说明的要求,归纳考核时间范围内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本省大事、百姓关心的“小事”,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到热点与教材考点的结合点,形成专题。在找到了今年中考对应的相关热点材料后,要用教材知识去多角度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
    我们的认识三:中考文综试题强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强调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感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做法三:
    1)选题精。这个阶段(其实平时不论哪次考试也都这样)我们给学生的试题都是从许多资料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题,但我们一直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即使再好的题目我们也会对原题进行一定的改变,从不照抄照办原题。
    (2)重视考试。对每一次的考试尤其是平时的测验我们都特别重视。从考试时间到考试形式甚至是学生在考试中的习惯都做了严格规范。
    (3)评卷。每月必考试。每次老师批改、点评。老师批改,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应试中的得与失。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点拨。点评时同学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试卷,这样学生可以见识其他同学的答题方式,找出他人答题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对自己的答题提供一定的借鉴,达到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认识四:考试技术很重要
    我们的做法四:
    在实践中总结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技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选择题: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附:十种情况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者不选;(5)正误相混者不选;(6)肢干矛盾者不选;(7) 间接联系者不选;(8) 范围不符者不选;(9)要求单一者不选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主观题避免成为双眼怪:
    “近视眼”。看题目匆匆忙忙只看表面,看不到掩藏题目之后的深层本质,其实这个难度根本难不住学生的,结果还是产生了不应有失误,很紧张地、匆匆忙忙地跳进题目制造的很浅的陷阱,因为目光短浅,被题所惑,所以戏称之为“近视眼”。
    “马虎眼”。就是题目看不全、看不完,甚至是试卷没看完,就兴冲冲地、自认为是、想当然地做题,结果做的是残废的题、残废的卷,自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自己“败”倒在自己的不留神下,如果第一种毛病是被“谋杀”,那么第二种只能叫“自杀”了。
    我们的做法五: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就像放风筝,放完了要把线收回来。课本是“本”,各种复习资料只是“辅助”,中考最终是以“本”为主,在中考前用课本来加深对考点的记忆和理解是最有利的方法,最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题海,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回归主干,返朴归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通过综合模拟训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前训练。最后我们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在头脑中整理分类,以备中考时信手拈来。
    我们的做法六:心理调节是中考成功的关键
    有人研究在中、高考分数线上下30分,即60分范围内的学生实力是一个层次的,关键是要“会学”还要“会考”,考试的现场发挥,就像水,水能涨,也能消;水能升腾,也能凝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且水里淹死的常常是大意的会水的人。面对着两个固定,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改变、能把握的便是自己。我们不能控制试卷,但我们能控制心态;我们不能改变知识,但我们能调节策略。这是考试中唯一的一个可控制的变量,再换个角度来思考,正是这个被遗忘的角落,才是我们考试需要发掘的得分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我们需要把握和开放的“富矿”。
    有人说现在重视练心是不是太迟了,一点也不迟,因为你一直都在播种,但你没有自觉地收获,把它换化为财富来收获,我们初三大大小小几十次考试,每次考试都几家欢乐几家愁、忧喜参半,但有的同学只关心分数,高明一点的同学关心方法,再高明的同学关心思维,更高明的同学把这个当作心理调节和适应的练兵场,这是我们最后一阶段提倡“反思性试卷阅读”的根本原因,我们不仅要考虑我缺什么知识,缺什么能力,更重要的是缺少什么心理态度、心理机制。这样我们才会不辜负考过的这么多场试,错过这么多道题,我们立足现在来审视曾经有过的考试,才会重新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让我们由体验、体悟考试,走向适应、学会考试,原来我们把“错误的土壤”积累得这么肥沃,就是要在其中收获更丰硕的甜蜜的果实。所以,曾有的错都是为了中考不再犯这种错误,或类似的错。
    以前的考试只是练兵和演习,都是准备而已,中考要想成功,就是要把以前的精彩放大到极致,以前的教训失误回避到零,做到考试无悔、终身无撼,所以认识中考考试的特点。要求我们学会趋利避害,培养出积极、成熟、稳健的心态。健康,积极的心理就是运气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