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2018石家庄中考化学压轴试题【精编Word版可下载】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会存在乱码的现象,请考生点击全屏查看! I.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系剂不是水的是 (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2.下列营养素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 黄油、牛奶 B.维生素: 黄瓜、西红柿 C.油脂: 菜油、面粉 D.糖类: 大米。鱼肉 3.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 冰、铁锈、干冰 B.常量元素:钙、碳、钠 C.单质:金刚石、液氧、铜粉 D.金属材料: 铝合金、不锈钢、铁 4.生活和生产中处处充调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或应用错误的一组是 (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B C. C D. D 6.关于化学反应A +B=C+D.下列说法中确的( ) A. 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物A和B 一定也是单质和化合物 B. 若A、B、C 、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若A 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 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充分配合后,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一定减小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用酚酞溶液可以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和氧化钠溶液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物质M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 就碱 C.除去氢氧化纳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钡,滴入适量的稀硫酸 D.将Zn 和Ag 分别放入CUSO4 溶液中,可以比较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 10.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3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Cu、稀硫酸、CuO稀盐酸、Ca(OH)2 溶液、Na2CO3溶液C、CO、Fe2O3 A. B. C. D. 1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B. B C. C D. D 12.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B. B C. C D. D 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全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 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
A B. B C. C D. D 14.下列物质的用途。性质均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B. B C. C D. D 15.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甲实验的步骤是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乙实验若按照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乙实验中,若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16.下列实验现家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氢氧化钾溶滴入到氧化铁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C.电解水实验: 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正、负两极气体体积的比约为2: 1 D.熟石灰硝酸铵固体一起研磨: 有刺微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17.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 在酚酞试液中加入高温燃烧后的石灰石,溶液变蓝 C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18.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BaCl2溶液、Ca(OH)2 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取三等份质量的X溶液,分别加入酚酞试液NH2Cl溶液、Na2CO3溶液,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是( )
稀盐酸 B.BaCl2溶液 C.Ca(OH)2溶液 D.NaOH溶液 19.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铜和稀硫酸 B.硫酸和烧碱溶液 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能做氮肥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pH等于11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定含C032- 21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B. C.④ D.④ 2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回隔 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把碳酸氢铵和农家肥料草木灰(碱性)配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23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②中溶液为无色 B. 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C. ③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 ③中发生中和反应 24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 B.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如果某物质不溶于水,则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D.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结构不同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C. 碳、一氧化碳都能与氧化铜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D. 碳酸钠、碳酸钡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碳酸根 26我们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三种关系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碱性溶液和碱溶液:包含关系 B. 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并列关系 C. 氧化物和化合物:交叉关系 D. 化学肥料和复合肥料:并列关系 27如图所示,天平两端烧杯中各放入等质量的溶液后,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不同试剂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等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B. 保持空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空气分子 C. 检验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A 鸡蛋沉入水底后不受水的浮力力 B.加入食醋后鸡蛋表面会产生大量气泡 C 加入食醋后鸡蛋的质量会不断减小 D.若鸡蛋漂浮在液面时,浮力等于重力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下列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稀硫酸 D. 向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3小明为了比较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I A.Y>Z>X>W B.X>Y>W>Z C.X>W>Y>Z D.W>X>Y>Z
34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3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36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B.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37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 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 用玉米、高梁、大米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3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 两溶液仍饱和 B. 甲溶液仍饱和 C.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溶液质量:甲=乙 39.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如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 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 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0g 40.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将25g 氯化钾固体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28.6% C. 33.3% D. 5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