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会存在乱码的现象,请考生点击全屏查看! 请注意: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 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炭化 B.石油分馏 C.火药爆炸 D.粮食酿酒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 ![]()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药品的气味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滴加液体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牛奶 C.食盐 D.生铁 4.猕猴桃因为富含维生素C而被誉为水果之王,下列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含有22个原子 B.维生素C是氧化物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6:8:6 D.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5.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铜丝伸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D.在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排第四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下列涉及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20%的硫酸,加10mL水后体积为20mL 9.将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所含的固体有 A.Ag和Cu B.Fe和Cu C.Fe和Ag D.Fe、Cu和Ag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 ![]()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 第11-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 饱和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 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2.小红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13.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1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15.以下为制备纳米CaCO3的一种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操作1和2均为过滤 B.该流程在实现制备CaCO3的同时会严重加剧温室效应 C.为了提高转化速率,可以搅拌或适当增大通入气体的速率 D.“转化”中的方程式为CaCl2+CO2+NH3+H2O=2NH4Cl+CaCO3↓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8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两个亚铁离子 ▲ ; ②汽水中的酸 ▲ ; (2)“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 ①上述物质中 ▲ 富含蛋白质。 ②碘盐中的“碘”是指 ▲ (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 ▲ 疾病。(填字母)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③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 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 17.(7分)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G、E为氧化物且A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B、D是常见的两种碱; 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 (1)A的化学式 ▲ ,C的化学式 ▲ 。 (2)F的用途有 ▲ (写出一种即可),D的俗称 ▲ 。 (3)写出化学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③ ▲ 。 (4)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④ B.⑤ C.⑥ 18.(9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 (1)仪器②的名称: ▲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 ▲ (选填序号)和装置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若用B和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 ▲ ,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 ▲ (选填“a”或“b”)端通入。 (4)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等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设计实验如下: 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CuSO4等物质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1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 ![]()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 ▲ (填字母)。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 。 19.(9分)小华与朋友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熔点为-114℃,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交流讨论】小华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他判断的理由是 ▲ , 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发现问题】小华观察发现,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会残留少量白色固体。 【再提问题】燃烧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二】固体酒精是酒精、氢氧化钠和凝固剂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该凝固剂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 ▲ 。 你认为猜想中含有碳酸钠的理由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反思交流】实验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 如果实验中发现氯化钡溶液不够,可选用下列试剂代替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Ca(OH)2溶液 B.Ba(NO3)2溶液 C.稀盐酸 D.CaCl2溶液 20.(7分)同学们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NaOH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不产生沉淀的 原因 ▲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该反 应 ▲ (填“是”或“不是”)中和反应。 (2)c点的pH ▲ 7(填“>”、“<”或“=”), b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 (写化 学式)。 (3)根据数据处理:求生成蓝色沉淀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