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8)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9)莽红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0)《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C.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古代,因天柱深藏万山丛中,一峰高耸,千岩万壑,远近大小,莫不围绕 ① gǒng(A.拱 B.供)拜。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4米,峻拔 甲 (A.高耸 B.伫立),直插云霄,势如擎 ② (A.qín B.qíng)天之柱,故有天柱之名。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学士,无不不是为天柱山胜景所吸引。他们或远眺,或登临,或结庐而居,筑亭而读,或吟诗作文,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文和珍贵的人文景观。白居易歌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王安石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这些诗文,歌颂了天柱山之雄奇壮丽,至今游人 乙 (A.反复歌诵 B.低徊吟诵),留连忘返之情,无不油然而生。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处______ 乙处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悠然见南山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天涯若比邻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归雁洛阳边 (6)念天地之悠悠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切问而近思 (9)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0)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每空1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解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今朝中考语文:www.jzjy365.com收集整理。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蜡炬”“炭贱”“觅”等字词的书写。 2.【答案】D(2分) 【解析】D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答案】(1)①A ②B(每空1分) (2)甲A 乙B(每空1分) (3)修改句: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学士,无不为天柱山胜景所吸引。(2分) 【解析】(1)①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拱拜”: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这里是形容山形。所以选A。②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擎”:向上托,举。读“qíng”。注意据义定音。(2)高耸:高高地直立。伫立: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泛指站立。根据下文“直插云霄”的语境,应选“高耸”。反复歌诵:反复吟诵,歌唱。低徊吟诵:流连,低沉地歌唱,吟咏。根据下文“留连忘返之情”的意境,应选“低徊吟诵”。(3)画线句双重否定词使用错误。去掉“不是”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