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内能公式

http://www.newdu.com 2020-05-1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网整理了【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内能公式】,供大家参考。
    1.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②气体扩散的最快,液体较慢,固体最慢)
    3.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 ①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得体积、物体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5. 内能(俗称热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焦耳 (J) (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6.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7. 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物态有关
    (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8.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①做功(实质:内能的转化)例如:冬天冷了搓手
    ②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例如:冬天对着手哈气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单位:焦耳)
    6.①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②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7.比热容是表示物体温度变化是吸热和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8.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其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J/kg·℃)
    9. c水=4.2×103 J/kg·℃ (水的比热比较大)
    物理意义: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千克.
    14. 热量的计算:Q=cmΔt
    Q---------吸收(放出)的热量--------焦耳(J)
    c---------比热--------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 J/kg·℃)
    m--------质量--------千克(kg)
    Δt-------升高(降低)的温度--------摄氏度(℃)
    15.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小?
    沿海地区离海洋较近,多水,内陆地区离海洋较远,多沙土.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少,夜晚放出相同热量时水降温少,所以 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小.
    16. 人类利用内能的过程:化学能(燃料) 内能 机械能
    17. 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18. 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①吸气冲程
    ②压缩冲程(机械能 内能)
    ③做功冲程(内能 机械能)
    ④排气冲程
    19.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 内能
    20. 燃料的热值( 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耳每千克 (J/kg)
    21. 热量计算:Q=qm (q=Q/m m=Q/q)
    Q--------热量---------焦耳(J)
    q---------燃料的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m--------燃料的质量--------千克(kg)
    22.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设法利用废弃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23.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
    2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注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25. 一种能的增加,总伴随着另一种形式能的减少或者从另一物体转移而来.理想气体的内能E=inRT/2i-单原子气体取3,双原子气体取5,三原子气体取6n-物质的量R-理想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其他物质的计算公式非常复杂.这里仅给出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公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