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数学 > 综合辅导 >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纳

http://www.newdu.com 2020-12-29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纳
    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一元二次方程简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以上就是一些数学知识点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