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古诗词 >

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21-01-04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具体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赋比兴概述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英雄末路、敷陈其事的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2、比
    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此诗中“尖山似剑芒”就是明喻。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在全诗或段落开始,先说些同要说有事物无直接关系,或没有明显联系的话,但却有启示的作用,引导下文。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观念
    大音希声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语自《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老子对于自然全美的提倡,对后来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琢的艺术境界。
    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是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发展为对诗歌及文艺的一种鉴赏观念。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在艺术鉴赏中,由于诗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加上鉴赏者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
    以上就是一些赋比兴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