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地理复习:中亚问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亚问题 1、中亚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大 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内陆湖泊问题: 咸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变暖,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咸海水量减少,面积缩小;(2)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下渗、蒸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1)人口增多,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2)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的面积缩小,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壤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湖泊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渔业生产环境恶化。 4、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种植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5、、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河水灌溉,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或干涸,生态用水缺乏,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 6、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从地理位置分析,甲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距离近,且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从资源分析,甲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消费量和开采量少,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经济优势,而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便于交往;从能源分析,甲国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 7、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我国的好处是: ①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我国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有助于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③石油源地距我国近,运费低安全性好。 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哈萨克斯坦的好处是: ①有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渠道多元化;④出口源地距中国近运费低,有利于降低石油运输成本。 8、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缩短了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运输距离;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 9、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源自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伊犁河淡水河流汇入(伊犁河),而东侧没有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