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4(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5 01:09:5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收集、整理资料新 课标 第一网 根据辩论主题,正方观点是:拿破仑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反方观点是:拿破仑是野心家、战争狂人。在明确双方观点后,学生要广泛收集资料。正方主要寻找拿破仑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资料,并要寻找驳斥反方提出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的论据。反方要寻找拿破仑是野心家和战争狂人的论据,否定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 学生资料的来源 ①《世界历史》教材;②与拿破仑有关的史书:《拿破仑传》、《拿破仑一世传》、《拿破仑时代》、《法国通史》等;③历史学学术杂志中有关对拿破仑研究的文章;④上网收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 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资料的整理是保证辩论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有三步:一是浏览资料;二是筛选资料,提取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三是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类、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 5.小组交流 每位同学在小组进行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选出四位同学代表本组与对方进行辩论。 二、辩论会 1.导入主题 由学生推选的主席主持。 ①介绍双方辩手。 ②介绍辩论会的规则。 ③展示本次辩论主题:我看拿破仑。 ④介绍正反方论点,正方观点是:拿破仑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反方观点是:拿破仑是野心家、战争狂人。 ⑤介绍评委会的组成。 1.辩论过程 ①正反方1、2、3辩分别阐述己方的观点 ②自由辩论(辩手和本组的同学都可参加) ③正方4辩总结陈词 ④反方4辩总结陈词 ⑤主席总结本次辩论过程中各方的表现,感谢辩手的精彩发言。请领导发言,请评委公布最佳辩方和最佳辩手。 3.辩沦总结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包括会前资料的收集和会中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还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三、辩论会后的反思 辩论会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反思,并写成文字性的反思材料。学生主要从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参与情况、收获和不足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师从对活动的组织、活动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本次活动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影响等多方面去思考。 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 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促进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二、难点 :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从现实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等引入新课 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1.老师讲述:什么是工业革命? 明确:所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2.读教材,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的原因。 提问,明确:17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中叶,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而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技术革新就成为紧迫的要求,这是工业革命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庞大的无产者队伍,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须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16—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工更为精细,这都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 3.读书,通过表格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生设计填写,如: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讲解: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的行业。由于棉纺织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加之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同时棉纺织业销路好,盈利快。此外,英国为了与印度进行棉纺织业的竞争,亟待提高产量和质量,这一切,促使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在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中,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首先是飞梭代替抛梭,织布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引起了1764年“珍妮纺纱机”和“骡机”到“水力织布机”的一系列相互发明。纺织机器的发明,促进了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动力问题的解决又提上了日程,从而推动了动力机器的革新。1769年瓦特成功研制了改良的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和机器的使用。到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蒸汽机的使用,是对自然力认识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又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这说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而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指导技术改革,技术改革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从而构成直接生产力。思格斯说: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