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4(6)


    总结:
    讨论:我国也在进行改革,而且我国政府一再强调,我国的强大不对他国构成威胁,请你谈谈我国改革和俄罗斯改革之间的不同。
    作业:当堂课后测评2 学习目标
    板书:以上条目 第3课 曰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二、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及成功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在日本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一次是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由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提问:“明治维新是如何向西方学习,使日本成为亚洲近代唯一民族独立的国家?”由此导入新课。或者提问:“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是被欧美列强用军舰轰开国门的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为什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然后引入新课。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读课文,请学生分析19世纪中叶日本的社会状况
    提问,明确:19世纪中叶日本的社会状况,日本虽然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但是,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产生。在城市,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手工工场发展起来,有的商业资本控制了手工业生产,一些小商品生产者分化成为手工工场主。手工场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当时的棉纺织业甚为发达,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有的拥有织机已多达200余台。在农村,许多富农和商人从封建领主手中承包开垦新田,再把新田租给农民,或直接雇工经营农业。这样,他们就成了新地主: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营地主。这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处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初级阶段。
    2.思考,当时在日本国内,幕府统治出现怎样的政治危机?
    明确:当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幕府统治时代,天皇只是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家实权掌握在由德川家族世袭的将军手中。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政厅——幕府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将军同时也是日本最大的封建领主他在全国的大多数地区都有直辖领地,所占土地面积达全国土地的25%。将军把土地分给其下属大名(诸侯),大名的领地叫藩,大名也叫“藩主”,全国有250--300个大名。大名有自己的军队,独掌领地内的行政、司法、征税大权,可以在领地内发行货币,在本领地与别人领地之间设关卡。大名在政治上是将军的附庸,要向将军效忠,把收入的一部分奉送给将军,还要负担军事上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封建义务。将军和大名都豢养许多武士,武士享受将军和大名分赐的俸禄(领地或年贡米)。武士分等级,内部有上层武士和中下级武士之分。上层武士可以参与藩政,下级武士一般不能直接参与藩政,也没有封地,只领取禄米。下级武士是享有俸禄的世袭职业军人,专门学文习武,有佩刀特权,负有随主出征的义务。下级武士也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支柱。这样,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地主阶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日本社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剥削压迫而破产失地的农民和市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激化。新兴地主、资本家和商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势力,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对封建幕府统治不满。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在幕府体制下由于等级低下,不能享有政治权力和经济权益,加之将军和大名常常用停发或削减下级武士俸禄来解决财政困难,因而日益贫困、地位没落,对封建幕府统治不满。大批下级武士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手工业生产,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与资产阶级结成倒幕联盟。他们由封建统治的支柱转化为倒幕运动的主力。再者,西南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地区经营工商业的一些大名,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对自己在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也越来越不满,强烈要求改革。这样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国内各种矛盾交织在
    一起,幕府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3.思考:同时,在日本,幕府统治又面临怎样的外交危机?
    提问,明确:日本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威胁,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欧美各国向外扩张,要求日本开港通商,遭到日本的拒绝。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柏利率领美国海军,以炮击江户相威胁,迫使日本政府屈服。1853年,美国首先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关闭的国门被打开。西方列强进入日本,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日本。
    4.学生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问,明确: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二、武装倒幕
    1.提问:在倒幕前夕,日本发生了哪些反幕斗争?倒幕派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明确:农民起义、市民暴动、人民反侵略反幕府斗争,并在此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组成的倒幕派形成。倒幕派在1867年拥立年幼的明治天皇(睦仁),准备进行武装倒幕.
    2.学生叙述日本武装倒幕的经过:
    提问,明确:1868年1月,倒幕派军队与幕府军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进行激战。幕府军有兵力一万五千人,倒幕派军队只有五千人,双方兵力虽相差悬殊。但倒幕军在士气、装备和训练方面占优势,又使用夜袭战方法,经过三天激战,终获大胜。幕府军无反攻之力,被迫败退。到1869年5月,幕府残余势力最终被消灭。
    3.思考武装倒幕运动的意义。
    经过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统治,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是搬开了日本社会改革的绊脚石。
    三、明治维新
    1.读教材,知道明治维新的领袖、政治口号、及开始时间。
    提问,明确:明治维新主要的改革者,他们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倒幕派领袖;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1868年;明治维新提出的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历史上把推行的这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称为“明治维新”。
    2.请学生叙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提问,明确:明治维新的内容是本目教材的重点,主要内容反映在明治天皇颁布的两个法律文件中,一个是《五条誓文》,一个是《政体书》。维新改革的措施有如下几点:一、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871年8月29日,木户孝允等人以天皇的名义,宣布诏书,废除全国的261个藩,免去旧藩主的藩知事官职,叫他们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到1872年1月2日,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东京、京都、大阪)、72县(后减为47县)。府县之下设大区、小区、小区之下设镇、村。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领土土地所有制,触及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消除了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加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实现了明治政权向近代资本主义政权转化的关键性一步。二、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扶持和保护资本主义企业,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三、改革教育。采用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在日本开设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四、学习西方文化,革除传统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五、建立效忠天皇的武装——皇军。
    3.思考,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确: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维新为什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而这次改革是由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以政令的形式发布展开的。因此,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讨论:日本明治维新的作用
    提问,明确:对内,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这次改革不彻底,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反映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典型的表现一个是日本仍然保留着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一个是仍然保留着“天皇制”这一传统的国家君主制度。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总结:同样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日本成功,我国却没成功?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作业:学习目标
    板书:依以上条目板书
    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