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成不变 主要表现在:把瞬息万变的事物看成僵化不变的东西;没有注意条件的变化,滥用已有结论;用不变量去代替变量,等等。如: 例6 质量为0.1千克、温度为25℃的水吸收8千卡热量后,温度能升高多少摄氏度? 错解 因为Q=cmΔt。所以 Δt==80℃ 分析 上述解答没有考虑水的状态的变化,实际上,水温升高75℃时,水将沸腾,水温也就不再升高。 例7 “220V 15W”的电灯泡接到200伏的电路上,实际功率多大? 错解 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I==安,灯泡的实际功率 P实=IU=安×200伏=13.7瓦。 分析 上述解答中I=3/44安是在220伏的电压下通过灯泡的电流,当电路电压为200伏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将会变小。正确解答是: 灯泡灯丝电阻为 R===欧, 实际功率为 P实==瓦=13.6瓦 例8 如图2-8-7所示的电路,当可变电阻R的阻值增大时,通过R的电流将如何变 变化? 错解 根据欧姆定律,当R增大时,流过R的电流I将减小 分析 上述解答所用的公式及所得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但分析过程却存在错误。错误在于将公式I=中的U看成一成不变。实际上,电阻R两端的电压U是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的。正确解答是: 当可变电阻R增大时,R和R′的并联总电阻也增大了,于是引起电路总电流I总的减小。而由于加在R′上的电压增大,使得流过R′的电流I′增大。由I总=I′+I,可知通过电阻R的电流I也就减小了。 4.生搬硬套 有些同学对物理公式只满足于记住它的形式,而对公式包含的深刻内容了解甚少。主要表现在:(1)不明确公式中各量的意义;(2)不明确公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3)不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如: 例9 一物体在前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米/秒。则它在前20秒内通过的路程 ( ) ①等于20米 ②大于20米③小于20米 ④不能确定 错解 选①。因为s=vt=1米/秒×20秒=20米 分析 1米/秒是物体在前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物体在第二个10秒内的运动快慢未知。故不能确定物体在前20秒内究竟走过多少路程。 例10 如图2-8-8所示,正方体物块棱长为10厘米,放在容器内的水中,底部与器底密切接触,试求物块所受的浮力。 错解 据阿基米德定律,有F浮=ρ水gV排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3米3=9.8牛 分析 物块底部不沾水,根据浮力的实质,可知物块所受浮力F浮=0。 例11 物体重为10牛,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移动了0.5米,试求重力所做的功。 错解 根据W=Fs,因为F=G,所以 W=Gs=10牛×0.5米=5焦 分析 公式W=Fs中的s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本题中物块沿水平面运动,在重力G的方向上并没有移动,故W=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