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备考2019:出错率最高的150个成语(5)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旷日持久】
    耽误时间,拖延很久。不能理解为坚持很长时间。
    误例: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良莠不齐】
    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多指人的品质,不表示水平能力、产品质量或学生成绩等参差不齐。
    误例:1.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2.市场上各种营养补品良莠不齐,一些含有激素的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
    【励精图治】
    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为有限。
    误例: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
    【马革裹尸】
    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常被误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误例: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媒体多误用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
    误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2.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令人目不暇接。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不可用于褒义指变化之大。
    误例:20年阔别,今朝又回。20年的社会变迁,剥去了小城寒伧的外衣,记忆中的破屋残垣早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
    【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误例: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呀!”
    【漠不关心】
    (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不能跟宾语。
    误例:我们有些官员两眼盯住自己腰包的胀鼓,却漠不关心百姓疾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顿时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
    【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难言之隐】
    难以说出来的苦衷。不能用来修饰“苦衷”,否则就会造成句意的重复。
    误例: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年富力强】
    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年轻,二是力壮。不能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视了“年富”的意义。
    误例: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
    【拍手称快】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抛砖引玉】
    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误例:1.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2.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蓬荜生辉】
    使自己的破屋生辉不胜荣幸。是个谦词,用反了当有骂人之嫌。
    误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评头论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含贬义,不能作中性的“评议”理解。
    误例:鄙人的画展今日展出于此,一则算作个人的总结,二则是请各位专家评头品足,多多指点,借此提高。
    【萍水相逢】
    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易误解为“不期而遇”的意思,而忽略了主体是“互不相识的人”。
    误例: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误例:你这个人就是不果断,遇事总是期期艾艾,举棋不定,这可是要误大事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