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质量检测(二) 天 津 康永军(供稿)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考生务必将卷Ⅰ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2大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在答题纸上。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冰雪融化 C.铜丝弯曲 D.燃放烟火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镇啤酒 B.新鲜空气 C.优质燃煤 D.碳酸氢钠 3.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4.“黄金有价,白玉无价”,白玉的主要成分是NaAlSiO4 ,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6.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 ![]()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1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1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质量的272/12倍 7.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8.在pH=1时,下列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 NaCl KNO3 B.Na2SO4 NH4Cl KCl C.NaOH NaCl NaNO3 D.K2SO4 AgNO3 NaCl 9.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对苯二胺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对苯二胺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构成 D.对苯二胺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组成 10.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在答题纸上。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给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C.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12.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A.KOH、Na2SO4、CuSO4、MgCl2 B.NaNO3、Cu(NO3)2、KNO3、NaOH C.Na2SO4、BaCl2、KNO3、NaCl D.K2CO3、BaCl2、Na2SO4、HCl 13.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过程示意如下: ![]()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②、③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4.某气体中可能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气体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浓硫酸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与澄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之比为18:11,则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情况最多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5.分类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张同学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13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 共21分) 16.(6分)塘沽一中的学生在“国际化学年”中开展了以下趣味活动。 (1)“1+1<2”:将100 mL酒精与100 mL水充分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 (2)“白纸显字”:取一张白纸,用酚酞写字,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立即显示出红色字迹。这一表演应用氨水的化学性质是 。 (3)“指纹鉴定”:向指纹上喷硝酸银溶液,指纹汗液中含有的氯化钠会转化成氯化银不溶物。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7.(3分)(1)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为 ,下列图中微粒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 (2)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A.9 B.10 C.11 D.12 18.(6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名称)。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能够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要配制50克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 克水。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 19.(6分)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 原子种类 ② 原子数目 ③ 分子种类 ④ 分子数目 ⑤ 元素种类 ⑥ 物质种类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 ![]() ![]() ①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 个“ ![]() ② 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① x的值为 。 ②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 共16分) 20.(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3)木炭粉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 (4)小苏打与稀盐酸反应: 21.(1分)自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百万吨乙烯项目正常生产至今,累计实现各类主要产品产量498.94万吨,龙头带动作用显现。聚氯乙烯是以氯乙烯为原料生产的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生成氯乙烯的反应为: C2H2 + HCl催化剂C2H3Cl。在基本反应类型中,该反应属于 反应。 22.(3分)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 ![]() ![]() 23.(4分) ![]() (1)若C、G都能与同一物质反应,其中生成的E为单质、F为化合物,则E、F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若②③为同一反应,④为化合反应。A~G均为化合物且B、C、D由两种元素组成,则E、F的化学式分别为 、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 共23分) 24.(9分)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 ![]()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如右图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 ,则装置不漏气。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制取并收集的装置是 ,装置中还缺少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25.(7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 关系密切。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 ![]()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3)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 ![]() ②取3 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 色。 26.(7分)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冲开胶塞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 共10分) 27.(8分)某藻类 ![]() (2)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现有1675 g该物质,则其中磷元素的质量为 ,若该藻类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则化学式中x的近似值等于___________。 28.(7分)现有含少量硝酸钡杂质的固体氯化钡样品,取12.5 g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37.5 g水使其完全溶解。取10 g溶液,加入100 g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107.13 g的滤液,试计算: (1)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 (2)107.13 g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给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 共21分) 16.(6分)(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1)分子间有间隙(2)氨水能使酚酞变红(3)化学方程式略 (4)化学方程式略 17.(3分)(每空3分) (1)3 D(2)CD 18.(6分)(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1)水分子(2)肥皂水(3)化学方程式略 (4)40 烧杯玻璃棒 量筒 胶头滴管 药匙 19.(6分)(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 (1)①②⑤(2)①2 ②化学反应就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3)①0 ②C2H5OH+3O2====2CO2+3H2O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 共16分) 20.(8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略 21.(1分)(每空1分)化合 22.(3分)(每空1分)(1)21% 温室(2)H2O 23.(4分)(每空1分)(1) H2 H2O (2)Na2CO3 NaOH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 共23分) 24.(9分)(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1)①酒精灯②锥形瓶(2)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 (3)化学方程式略 A和D或F 试管口处堵棉花(4)D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5.(7分)(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1)最外层电子数(2)CD(3)蓝 化学方程式略 (4)瓶子瘪了 红 26.(7分)(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1)温度达到着火点 4P + 5O2 ![]() (2)空气中氧气含量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3)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③④⑥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 共10分) 27.(3分) (1)7:55 (2)15.5g 106 26.(7分)解: 氯化银沉淀质量=10 g+100 g-107.13 g=2.87 g (1分) 设生成的硝酸钠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质量为y。 BaCl2+2AgNO3====2AgCl↓+Ba(NO3)2 208 287 261 y 2.87 g x 261:x=287:2.87 g=208:y x=2.61 g (1分) y=2.08 g (1分) 设原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为m。 2.08 g:10 g=m:(12.5 g+37.5 g) m=10.4 g (1分) 则原样品中硝酸钡的质量=12.5 g-10.4 g=2.1 g (1分) 所以,取出的10 g溶液中硝酸钡的质量=2.1 g÷(12.5 g+37.5 g)×10 g=0.42 g (1分) 则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42g+2.61g)÷107.13 g×100%=2.8% (1分) 答: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