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初中化学知识点精华归纳

http://www.newdu.com 2020-02-03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中考马上就要来临了,下面小编整理了初中化学知识点精华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供参考。
    初中化学知识点精华归纳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酸易溶于水,初中酸全溶。
    碱中溶五位,钾、钠、氨(水)、钙、钡都可溶,(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氢氧化钡Ba(OH)2)
    微溶只需记住钙。(氢氧化钙Ca(OH)2微溶)
    可溶盐,钾钠铵、硝酸盐,全盘端。
    盐酸盐(Cl-),银靠边。(盐酸盐里除氯化银AgCl外都溶。)
    硫酸盐(SO42-),除钡餐。(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BaSO4。)
    碳酸盐,可溶的只有钾钠铵;(只有相应的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铵可溶)
    其余不溶于水,均能“溶于”酸。
    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变化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化学方法归纳
    1.转化法:将固、液、气体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2.沉淀法:将杂质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3.气化法:将固、液体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而除去。
    4.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5.溶解法:将固体中的杂质转变为可溶物而除去。
    6.置换法:类似于转化法,选用合适的试剂将杂质置换出来而除去。
    (2)常见气体的除杂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
    1.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3.O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4.CO2(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干燥。
    5.H2(HCl或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
    6.O2(H2O):通过浓硫酸。
    (2)常见固体除杂的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
    1.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
    2.Cu(Fe2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3.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4.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3)常见液体除杂的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
    1.NaOH溶液(Ca(OH)2):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2.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过滤。
    3.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4.CaCl2溶液(HCl):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5.CuSO4溶液(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6.FeC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废液成分探究题
    要处理实验中的废液,就必须研究废液的成分。对废液成分的研究,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即物质角度和离子角度。
    1.从物质角度分析首要先分析混合前各实验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反应后一定含有哪些物质、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再混合后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包括各实验中生成的物质是否会参与反应),最后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
    2.从离子角度分析主要是从离子共存的角度分析,在混合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不反应的离子(一般Na+、K+、NO3-、Cl-等),由于废液混合后在用量上难以确定,参加反应的离子的剩余问题无法确定,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是参加反应的离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