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十五、且 1.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十六、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七、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 相当于“了”、“啊”。 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 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