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初三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及练习题全套8(6)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人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蘋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白香词谱笺》)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蘋花色白,洲生蘋故名白蘋洲。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言采白蘋寄与所思之人。白蘋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并引中唐赵徵明《思归》诗中间两联“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认为“合于本词全章之意,当有些渊源”(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蘋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高国平)
    《渔家傲•秋思》赏析
    一O三八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O四O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销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巳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王尚)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
    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未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夏承焘)
    《武陵春》赏析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53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易安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上一首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是一首最能体现辛弃疾豪放风格的“壮词”。
    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两人志同道合,畅谈、商讨抗金北伐之计。尔后又相互赠和,抒写豪情壮志,此词便写于此间。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写词人酒醉之中,拨亮灯光,仔细端详宝剑。词人受权贵排斥.闲居在家已久,胸中积忧,只能借酒求醉。而这—醉,更触发了他无限的感慨,他是多么迫切地希望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寥寥六宇,便把一个壮志难酬、郁闷不平的英雄形象勾画出来了。
    从“梦回吹角连营”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写梦境。“吹角连营”,出征杀敌的号角已吹响,军营一片沸腾.士气高涨,军心振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在部队的背地,战士们正在分享上级犒赏的大块烤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沙场秋点兵。”在秋天的战场,一支士气高昂的队伍,正以其赫赫军威,接受检阅.这是何其壮观!何等威武!“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场上英雄正骑着“的卢”骏马风驰电掣,我们仿佛听到了他开弓放箭时那有如霹雳的巨响。此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英雄形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声后名”,指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这是英雄凯旋归来的喜悦与愿望,宇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怎能不悲叹“白发生”呢!此句与首句互为呼应,与中间的梦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
    此词基凋雄壮高昂,气势磅礴.不愧为一首“壮词”。其结构也极为奇特。一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下片转入新意,或上下片连为一贯。这首词却突破了这些框架,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过片不变,这种结构上的创造性.既为内容所决定,同时也突出了辛弃疾不圃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巧着一个“”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②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字,表现出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阙重在叙事,所叙述的主要内容是:
    ②词的下阙重在抒怀,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③词的上阙巧用典故,表现出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是:
    ④词的下阙妙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渴求重用的句子是:
    3.赏析李清照的《武陵春》并答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中交代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②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浓重哀愁的两个细节是:
    ③试简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将温庭筠的《望江南》改成一篇200字的小散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①何处寻,锦官城外②柏森森③。映阶④碧草自春色,隔叶⑤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⑥天下计,两朝开济⑦老臣心。出师未捷⑧身先死,长使⑨英雄泪满襟。
    [注]:①丞相祠堂:“丞相”即“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位于今成都市,今名武侯祠。②锦官城:现成都,古称锦官城。③柏森森:相传武侯祠堂前有大柏树,系孔明亲手所植,“森森”,林木高大茂盛貌。④映阶:指草色映照稠堂台阶.形容野草旺盛。⑤隔叶:树林枝叶之间,形容枝叶茂盛。⑥三顾频烦:指刘备三次亲自到南阳革庐拜访诸葛亮。⑦两朝开济:指蜀国刘备、其子刘禅两朝;开济:开创帝业,匡济危局。⑧出师未捷:指诸葛亮出师北伐,平定中原大业未获成功。⑨长使:永远使。
    结合注解译读全文,自选角度,对本诗写两三句评点的话。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诗词曲赋中有太多写“愁”的佳句——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
    你还看到过其它别出心裁的写“愁”句吗?试积累几句,以此感受文文学上的传承和发展。
    【探究心得】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情境之一:数“风流人物”演讲会
    历史长河,群星璀灿。开一个别致的数“风流人物”演讲会必定非常有意思。把你最喜爱的一颗“星”推荐给你的学友,你的出色表现一定会让这颗“星”闪烁起来!记住哦,除了在姓名、时代、地址(国籍)、评价、主要贡献作简要介绍,还要在某个(些)方面有所突破!
    友情提示:
    开讲演会,是锻炼讲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同学们组织讲演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参加讲演者应围绕确定的题目准备讲演稿,并要一并考虑语气、语调、姿态、表情乃至服饰、手势等,总之要充分准备。讲演时不宜念稿。
    2.确定主持人。他的任务是,讲演时介绍讲演者和讲演题目,安排讲演顺序,对讲演作小结,召集评判人员开会评出成绩等。
    3.确定成绩评判员。
    4.讲演成绩的评定,一般按五项分别评定。这五项是:主题,结构,技巧(包括语言、表情、音量、语调、语气、应变能力),时间,仪表(整洁、大方、恰当)。
    5.讲演会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左右为宜。每个讲演者的发言应限在10分钟左右。讲演时可由一名评判员专门掌握时间,适时提醒讲演者。
    情境之二:
    每个人的家乡,可能都会有不少当地名人的传说。虽然绝大多数的家乡名人,不能见于史册,甚至走出家乡就无人知道,但家乡的人却在茶余饭后、笑谈之间,为他立传。请你对家乡名人做一番调查研究吧,你会从家乡父老对名人的评说中懂得很多东西。
    友情提示:
    1.开展具体的采访和调查(历史上的名人,主要是访问熟悉情况的人、查阅资料、搜集有用证物、拍摄历史遗物;如果是活着的名人,也可以访问本人)。
    2.根据需要,整理、分析各种搜集的名人信息,确定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撰写研究报告。
    3.班级或小组可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举行“家乡名人研究报告会”(报告者在报告名人的事迹时,也可详细讲述自己的调查经过,包括用了哪些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等)。最后可评出优秀报告。用专栏或橱窗展示优秀研究报告,并让全班甚至全校师生批评指正。
    写作实践
    【实践内容】
    擦亮你的慧眼——600字作文的选材艺术
    【技法指导】
    从选材的角度看,选点小巧精致是600字作文成功的一大要诀。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种体验,一番拼搏,一点收获……它们往往就藏在一段往事,一次邂逅,一个镜头,一次哭泣当中……更有些时候,它们就是一片暖意、一个感激、一丝懊悔、一点冲动、一怀喜悦、一夜梦幻……他们一点点,一点点,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飘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600字作文一大忌。
    从操作的层面上看,我们如何克服这一毛病呢?下面是以“成长”为话题的两篇考场作文,以此为例,具体说明。
    甲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绿草地文学社何明竹
    “哇——”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一切开始新的旅程。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不得发生得太过于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学六年级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却同时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同学和老师,又“被迫”的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像中辛苦一些,并且已不象小学那时的没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不少。
    父母外出,第一次离开自己的依靠过生活是很艰难,但我还在慢点练习,我越来越懂事。同时,也越来越坚强,但成绩却跌到了谷底。
    父母归来,给我以强大动力,我再次如以前那样,拼命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乙文:
    点击成长
    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绿草地文学社舒鹏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惊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
    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
    “怎么一惊一咋的。”母亲走进屋里。
    “妈,你瞧,”我指了指。
    “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
    “对了,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我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父亲附和着。
    忧
    一张画满“红灯笼”的试卷飘到我手里,居然这么差,不敢相告,真笨真蠢!我拧了一把大腿……
    “怎么搞的,饭白吃了,这么差。”试卷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我捡起来,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我的小巢。真想哭,可又哭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呀?
    拼
    “你连续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真不知你这阵子在干什么事。”
    “我……”
    “你下次再不给我提上来,你可就危险了。”
    我带着班主任那字字是恳切的教诲灰着脸从办公室走了出来。
    回到教室,我重重地摔打着书——拼了,看谁与谁争锋。
    埋头于题海书丛中……
    乐
    “哈!我就知道能行的,果然不出所料。”
    我低着头,洗耳恭听老师的教诲。
    我接过那布满红勾勾的试卷,一吐晦气,抬着头,向春光灿烂中走去……
    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奇,有忧,有喜……五彩缤纷、酸甜苦辣……
    黑屏——怎么啦,是断电是死机?
    这两篇文章的小作者语言功底都不错,可是因为选材的原因,前者成了低分作文,后者成了高分作文。前者从出生落笔,婴儿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所选材料呈线条状。后者撷取成长路上的几朵浪花,精彩呈现,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这就是窍门了:要选“点”,忌写“线”。
    “选点”,更容易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更方便用各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再现生活,抒写心曲。选点的选材思路,体现出一种滴水藏海的智慧。
    “写线”,犹如聆听一位老太太不停地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这种选材思路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
    【文题设计】
    1.文题:,我想对你说
    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必须填上古今中外某位名人的名字。②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内容上可以从大处落笔,也可以就某一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商榷;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2.为你所熟知的亲人或好友做一则500以上的“人物档案”。
    从多个方面真切生动地介绍是根本,从某个方面深入细致地突破是关键。
    【精美例文】
    例文一:
    都是F4惹的祸
    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绿草地文学社李丹一
    F4,全称FLOWERFOUR(花四人组合)。刚出道时,那场金光闪闪的“流星雨”把新世纪少男少女的心里里外外洗了个遍,全部换上了F4牌。
    ——引言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会聚一堂,进行了一场激烈的F4辩论会。
    大会主席:本人
    正方:女生代表队,辩题:F4,青年的偶像
    反方:男生代表队,辩题:F4,流行的病菌
    大会主席:首先双方陈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一辩:我认为,在当今社会,娱乐圈已成为现代青少年关注的焦点,其在社会上号召力非同小可。因此,由这样4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花样男生为我们主导潮流,我们应该感到荣幸!
    反方一辩:他们确实很帅,但他们所造成的副作用也不可小看,像现在热播的号称从3岁小孩子到50岁大伯都爱看的《流星花园》,里面男女间的亲密镜头多如繁星,缠缠绵绵,大大影响了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正方二辩:反方一辩刚才的慷慨陈词的确也是那么一点道理,但是你们想想看,他们那迷死的脸不正是你们心中的向往吗?(说罢一脸花痴像)。
    反方二辩:在《流星花园》里,就因为F4是超级大财团的继承人,他们就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权。道明寺可以随意殴打别人,可以把人按在汽车后面狂拖……而这种暴力的行为却被人认为是“护花使者”最令人欣赏的举动,难道言行粗暴,拳脚相加即是流行与时尚?
    正方三辩:在这里,我要忠告反方一句,不要太迷信,那是电视剧,是故事情节,如有雷同,那纯属巧合,但是你们居然坚信不移,我真为你们感到悲哀。(说完,摆出了“思想者”的绝酷造型。)
    反方三辩:但是,正因为这锐不可挡的魅力,使那些漂亮少女的心也随之追逐,害得我现在还是单身,难道这不是问题吗?(说完,居然流出悲伤的泪。)
    “那是因为你比不过别人!”正方女生异口同声地说道。
    辩证第一轮结束,结果很明显,第一轮,F4崇拜者娘子军获胜。
    大会主席:现在进入自由辩论
    正方一辩:我认为,当令娱乐圈,有人说它是个大染缸,弄不好就要翻船,使自己变得狼狈不堪。而F4却能在这危险重重的沼泽地里树立起自己偶像派的地位,难道这不是能者所为吗?
    正方三辩:如今,社会上什么都要竞争,能者上,庸者下。有些人脸蛋赶不上别人,却不懂得用自己的内秀来弥补这种缺陷,那只能怪他们愚钝。(言尽后轻蔑地朝反方看了看。)
    顿时,反方就像受到了奇耻大辱一样。居然从刚才的唇舌之战发展成了大暴力,幸亏保安极力调解,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流血事件。最后,双方要求大会主席来评理。看着他们瞪圆的眼,大会主席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
    “叹!都是F4惹的祸!”
    简评:文章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轻松风趣的语言表现了当前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及中学生的一种畸形的心理追求,结尾感叹点示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文章构思精巧,蕴含丰富且发人深省。(指导老师:易先才)
    例文二:
    同桌档案
    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绿草地文学社龚天俐
    姓名:袁蓉。
    年龄:15。
    地址:地球的某个角落。
    国籍:中国。
    爱好:绘画、听歌、交友。
    身高:161cm。
    体重:保密。
    英文名:Songle(纯洁、无比、唯一、独一无二地真诚)
    人际关系:火得不得了!
    和我的关系:打上小学起直到现在,都是同班同学。
    梦想:作一名出色的演员,歌星也不错啦!身材好,做名模,那简直是小Kiss啦!
    最爱说的话:不要强求。
    最讨厌别人对她说:你皮肤好黑!
    最喜欢的老师:邓老师(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
    最讨厌的人:忘恩负义、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龚天俐。
    最欣赏的人:大度、幽默、讲义气的人。
    最爱犯的错误:上课出状况。
    幼时童趣:爷爷送她上幼儿园,回家后,发现她竟跟着爷爷回来了。爷爷问她原因,她把头一歪,乎闪着那对迷人的大眼睛说:“我怕我忘了回家的路呀!”
    性格:活泼,开朗,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呗!谁也管不着!(不过是在不违反上课纪律的条件下)。要是谁敢开我玩笑,她准会露一手少林拳给他瞧瞧,然后仰起头,挺起胸,高声怪唱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小心打破你的头啊!哎哟,伊儿哟,哎哎伊儿哟……”
    怎么样?我的同桌,够炫吧?想和她交朋友吗?来电请拔:5818849。
    简评:在文体不限的前提下,尝试一下用这种方式也是挺好的。它信息含量大,简明扼要,易于操作,同时,它也可用细节刻画人物,也可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一篇就是一个挺好的范例。
    (指导教师:黄发菊)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探究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活动设想
    知识储备: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唐代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明代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古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至境。但是,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借以抒情、释怀、喻志的普通事物,还昭示着中国传统文人一贯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因此,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对其中的某些意象进行重点解读,以达到对诗词意境及内涵的领悟和把握。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比如:
    “月”的意象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的悲凉凄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以上诗句中,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的,起着渲染环境、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悟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亦以月为喻,抒发了意欲报国的豪情。
    2.月有阴晴圆缺,月携带着人类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蕴涵情感无奈的特质。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的希冀和渴盼。深挚缠绵欲见难能的无奈情感,只能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的凄美独白,飘游在年年岁岁亘古如斯的皎洁苍穹。当然时间也会;中淡和泯灭爱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凄凉的无奈和忧伤。“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曾经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随岁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处,只留下丝缕酸痛汹涌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3.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如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另外,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从而生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李正兵陈立宏)
    活动安排: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读过的古典诗词为依据,探究“柳”“水”或自己熟悉的常见意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