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初三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及练习题全套3(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完成下面12——17题。
    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存
    王英琦
    人类天才有两种:一种彗星式,一种不老松式。
    彗星式:如尼采如拜伦如梵高。他们以超人的敏慧和孤独,以天才式的愤世嫉俗和“残酷激情”,最终没能赢得世俗社会的理解和接纳(他们自己也不屑),在世上匆匆掠过,只留下一道耀眼的弧光——使人类精神蒙受无以伦比的损失。
    不老松式:如康德如歌德如伏尔泰。他们以天才的智慧和坚韧,穿透人生的一切虚无和悲剧,以适应俗世为手段,以改造俗世为目的,最终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且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举伏尔泰之例。这个与卢梭同被法国路易十六认定为“摧毁了法国”的老鳏夫,有两句著名格言:“笑和让别人笑。”“思考和让别人思考。”
    这个平民出身的启蒙者,早年受尽了权贵显赫的凌辱。蹲过巴士底狱,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情敌加政敌唆使的流氓的棍棒的毒打……然而这一切,都未能摧毁这个摧毁者——这个伟大的“欧洲的良心”。他战而愈强,老而弥坚。或斡旋于皇室,或韬晦于宗教,时而以《哲学通信》启迪民众,时而以《百科全书》召唤同道。他用智慧、思考、笑声和理性为自由铺展了道路,最后亦实现了自己“消灭败类”的人生理想。
    这个不朽的人,尽管生前树敌甚多且不乏智者的弱点,死后却留下遗言:“宽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让我们相互原谅彼此的愚蠢吧,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倘一个人还未执迷到逸出正常的思维,他应该承认,人在本质上,就生活在一个偶然荒诞、极不完美的世界中。人既非宇宙的中心,又非万物的目的,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可怜的“物质斑点”,一个被限定了时空框架的有限生物。人不知人缘何而来世,也不知何时而离世。人的当下欲望,既不能达到满足,又不能没欲望。现世的苦难,不能用来世补偿,死去的灵魂,不再有超度的希望。人生就是既上不了天堂,又下不了地狱的漫长的“炼狱”过程。
    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的互惠互存。个体中充满了社会性,人性中包含着利他性。惟有社会才是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的惟一场所;惟有置身于人类,才能坚持对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
    立足于这一对立观点上的人类学本体论,能使我们在看待现实人生时,持有一份理性的宽容和谅解的心态,持有一种高蹈轻扬、波澜不惊的审美眼光。
    12.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13.“人类天才有两种:一种彗星式,一种不老松式”领起下文,一直领到
    14.请你用表格的形式举例整理出文章的论证方法。
    15.你还知道伏尔泰的其他名言吗?试举两例。
    16.“彗星式”天才的特点是
    “不老松式”天才的特点是
    17.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三、完成下面18——22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