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准确的量词 ①一轮金黄的圆月②一幅神异的图画③一柄钢叉④一副香炉 ⑤一顶小毡帽⑥一毫感化⑦一支烟管⑧一杆抬称 ⑨两条长桌⑩四个椅子 5.精美的描写句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钗,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②这来的就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句段品味 1.呵!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品味:此句紧承上段沉寂荒凉的气氛,既有见到故乡时的欣喜之情,又有一种难言的悲凉之情:喜的是回到自己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对故乡还保持着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悲的是见到眼前故乡萧条破败的景象,不敢相信这眼前的一切。这强烈的反差,这残酷的现实,让作者难以接受。此外,这句话末尾用问号而不用感叹号,从语意和情感表达来看,不仅有否定眼前看到的景象为记忆中的故乡的景象的意思,而且还有“我”看到美丽的故乡竟变得如此萧索荒凉时,不想承认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的矛盾心情。 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钗,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品味:这是一幅少年闰土月夜刺猹图。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活泼,二者相映成趣。这是留在作者心中儿时伙伴的美好回忆。“一幅神奇的图画”的描写,流露了“我”对少年闰土的景仰,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为后面写闰土的变化作了铺垫。因为在插叙“我”和少年闰土儿时友情时,“我”和少年闰土是对照着写的。闰土会捉鸟,知道各种贝壳,抓跳鱼,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知识,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3.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品味:此句表现了少年的闰土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少年的“我”是纯真自然的,少年的闰土同样是纯真自然的。少年闰土不把少年的“我”视为一个比自己高贵的少爷,少年的“我”也不把少年闰土视为一个比自己低贱的穷孩子,他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观念。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没有任何的顾忌的,因为毕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被等级观念所束缚! 4.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品味:此句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有着丰富的实际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把作者带出了院子里的高墙,看到了一个广阔充实,无比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个多么辽阔而又鲜活、缤纷而又浪漫的世界呀!有高远的蓝天,有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沙地……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人和事物,是被高墙束缚的“我”从未见过的,这也是“我”所羡慕和想要的生活,此时的少年闰土可以说是“我”崇拜的小英雄。 5.“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的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品味:此段对杨二嫂的语言、动作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刻画。她话说尖刻,由于发现在“我”身上已经无利可捞了,便露出了自私势利的本性。连用四个“愈”字对“我”进行无中生有的恶意攻击,她的动作也十分麻利,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把她讨要不成便伺机行窃的情形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她这样一个典型小市民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