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历年真题 >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6-08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恩施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粗(guǎng)  (qiǎo)然   浮光(lǜe)影    (bīn)彬有礼
    B.(fēi)红    婆(suō)    气冲(dǒu)牛   不折不(ráo)
    C.愧(zuò)   (liào)望    (bǐng)息凝神    (duō)咄逼人
    D.教(huì)     (jiǎo)幸    锐不可(dǎng)   吹毛求(cī)
    【答案】A.有误,“浮光掠影”的“掠”读作lüè;
    B.有误,“不折不挠”的“挠”读作náo;
    C.正确;
    D.有误,“锐不可当”的“当”读作dāng。
    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狼藉  大相径庭  无精打彩
    B.修葺  抉择  春寒料峭  心无旁骛
    C.绚丽  恣睢  巧妙绝纶  孜孜不倦
    D.燥热  恪守  消声匿迹  不屑置辩
    【答案】A.有误,“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
    B.正确;
    C.有误,“巧妙绝纶”应为“巧妙绝伦”;
    D.有误,“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侠气三分,素心一点,方能让一个人的生命留出更多的空间,而留白处的开阔与包容,才是人生得以拾级而上的阶梯所在。
    B.阅读耗费力气。有时,认真阅读甚至比写一本书还费力。所以,我们要真心诚意、热情洋溢、全神贯注地阅读。
    C.刘师傅始终相信,古籍修复,是慢工出细活儿,“无论技术在怎么先进,精益求精的匠心必须坚持,这是立身之本”。
    D.光阴如水,在这即将分别的日子里,亲爱的老师,我们该如何报答您三年来无所不至的关怀呢?
    【答案】ABC.正确;
    D.有误,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感情色彩错误。
    故选:D。
    4.下面句于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科学》杂志研究报告预估、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将使中国减少大约70万左右的新冠肺炎感染者。
    C.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思亲之情,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D.通过展示具体的SG信号使用范例,让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答案】A.有误,语序不当,将“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调换位置;
    B.有误,表意重复,可将“大约”或“左右”删去;
    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可将“通过”或“让”删去。
    故选:C。
    5.下面句于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桑梓”桃李”“婵娟”指代家乡、学生、月亮。
    B.新型运载火箭、全新的轨道设计、全新的控制模式……给飞控总体方案设计带来很大挑战。
    C.齐白石在《鸣蝉抱叶》画中题了两句诗:“鸣蝉抱秋叶,及地有余声。”
    D.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体考虑过不止一次。
    【答案】ABC.正确;
    D.有误,“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是人们提出的不同问题,属于连续发问,句末都应用问号。
    故选:D。
    二、文化积累(8分,每小题1分)
    6.古今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_______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安得广夏千万间、__________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 (《礼记》二则)
    (5)人们常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作为修养身心、涵养品德的座右铭。
    (6)《<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7)毕业在即,我在同桌的青春纪念册上写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勉励他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实现理想。[李白《行路难(其一)>]
    (8)人生之路回环住复,有时像是陷人绝境,但路疑无而实有,最似绝而复出,让人心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注意“蟀”的书写)
    (2)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庇”的书写)
    (4)天下为公
    (5)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注意“俭”的书写)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意“志”的书写)
    (7)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8)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疑”的书写)
    三、阅读(46分)
    (一)(6分,每小题2分)
    7.阅读下面名著《傅雷家书》选段,完成问题。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1954年4月7日)
    ①聪儿: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chì 只,仅)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及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③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节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傅雷家书》,有删改)
    7.针对语言学习,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文中画线句对你的语言学习有什么启示?
    9.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
    【答案】7.学外语不能速成,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
    8.学习外语,要随时随地地应用,效率才会高。
    9.示例:《傅雷家书》既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姥爷的秘方
    张海洋
    ①姥爷在家乡方圆百里的地界上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医“郎中”,传说他有一本神秘的药方,谁拥有这本药方,就算是个白丁也能成为药到病除的神医。
    ②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姥爷治病救人,他看病的许多经典“案例”,我都是在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得知的--
    ③那年,邻庄有个背上生疮的壮年汉子,被家人用板车拉到镇上的“黄三帖”那里。“黄三帖”也是个中医先生,最拿手的就是贴膏药,再缠手的病,三帖膏药下去,就能减轻。凭着这手医术,“黄三帖”置下了不菲的家业,镇上最高大辉煌的楼房里,就开着他的医馆。
    ④汉子疼得脸色蜡黄,不住地叫唤,连车子都下不来了。“黄三帖”被汉子家人请到医馆门外诊治,他用扇子挑开汉子的衣服,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唉!来晚了,心疼医药费把命都耽误了。毒已攻心,回天乏术了……”说完,转身进了医馆,留下一片声嘶力竭的号哭。
    ⑤一个卖菜的老汉,拉起正在号哭的汉子媳妇说:“先别哭咧,拉到李康庄,让李修玉瞧瞧。”
    ⑥李修玉就是你姥爷,一个半农半医的老先生。那天你姥爷扛着锄头刚下地回来,只见门口闹闹嚷嚷的,他拔开人群瞧了一眼,就自顾自地进了门。你姥爷进门洗净手后,就烧起了砂锅,汉子媳妇看到你姥爷没有看病的意思,倒做起了饭,急得又号哭起来。不一会儿,你姥爷从砂锅里挖出来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对着汉子媳妇说:“想要命,就来帮忙。”听了这话,汉子媳妇生生地将哭声憋进了肚里,急忙帮着扒开了汉子的衣服,你姥爷就将那团黑漆漆的东西小心地敷了上去。
    ⑦你姥爷只用这么一帖“乌龙膏”就让汉子转危为安了,不仅未收分文,临走还送了几帖膏药。“黄三帖”听说后,托了几拨人要买你姥爷的秘方,甚至开出了天价,都被你姥爷拒绝了。
    ⑧其实,不仅是“黄三帖”,惦记姥爷秘方的还有父亲。父亲曾在医院里做过临时工,知道“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就提出向姥爷学习医术,然后开一家门诊挣钱养家。姥爷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是说行医治病要讲究个缘份,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份了。
    ⑨父亲终究没有走上行医的道路,以至于后来偶然讲起这段经历还颇有怨言。姥爷是忙时种地,闲时看病,并没有专门看病的场所,只是在家里藏有几抽屉的中药。父亲说,学医时姥爷总是让他做去野地里捉蝎子、挖茅根这类寻药引子的活,那个梦寐以求的秘方从来没让瞧上一眼。
    ⑩姥爷晚年时,曾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一天,我从地里回来身上沾了几颗苍耳子,沉默的姥爷突然讲起话来:“苍耳是个好东西啊!叶子煎汤内服,可以治风寒感冒;种子研末,可以治鼻实炎、头痛……”姥爷的话对我来说好像天书一样,只好随便敷衍了几句。
    ⑪父亲听说后,把我狠狠责骂了一通:“那是你姥爷试你呢,看你是不是学医的那块料,你姥爷想把他的秘方传下去呢。你老表就是因为跟着学医时,老去赌博,又被送去学泥瓦匠了。”
    ⑫姥爷去世时,我正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执意要我读的中医药大学,因为路途遥远,没来得及参加他的葬礼。父亲说,姥爷临终也没有提秘方的事,不知道藏在了哪里,也许从此成了一个秘密。
    ⑬那年春节,我去舅舅家拜年,临走时,妗子(妗,读jìn.妗子,舅母)把我叫住了,说给我一样东西。说话间,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我。妗子说:“你姥爷临走时嘱咐我,后人里如果有学医的,就把这个药方传下去,别断了根。
    ⑭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用针线装订的微微泛黄的宣纸本本,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李氏医方”几个字,啊,这就是姥爷的秘方啊!
    ⑮回到家,我翻开医方,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个个治病的成方。
    ⑯我发现,这些药方并没有特别之处,而且用的药全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用花钱就能找得到。以我现在的医学知识来看,全是些土方子罢了,现在看病都用不到这些了。我有些失望。
    ⑰翻到最后一页,有几行字,不是药方,而是一首五言小诗:“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⑱蓦地,我似乎读懂了姥爷的秘方。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4期,有删改)
    10.你认为“姥爷的秘方”指的是什么?请阅读全文后作答。
    11.小说的主人公是姥爷,第③④⑦段却穿插详写“黄三帖”,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2.第⑨段末尾写姥爷的秘方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是什么原因?
    13.文中第⑭至⑱段写“我”得到姥爷的秘方后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请你将方框内容补充完整。
    期待→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表面含义指姥爷给病人治病的药方,深层含义指姥爷的医者仁心、轻利救人的高尚品德。
    1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姥爷轻利救人的高尚医德,高超的医术,不受金钱诱惑,坚守初心。
    12.姥爷担心父亲学医为求利,不能做到“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所以“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表现了姥爷具有的仁心、轻利救人的品德。
    13.惊喜    失望     感动(领悟)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4-17题。(12分,每小题3分)
    筷子小传
    施芳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选自2020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
    15.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第⑥段和第⑦段不能颠倒顺序,请你说明理由。
    17.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
    【答案】
    14.①中国独创,历史悠久;②寄托美好愿望;③使用有讲究;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⑤花样繁多;⑥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
    15.分类别。条理清晰、具体地介绍了筷子有哪些类别,说明了筷子花样繁多的特点。
    16.不能颠倒顺序。因为两段间是递进关系,第⑥段写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在此基础上写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灵感来源。
    17.标题将筷子拟人化,生动、幽默地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8-20题(6分,每小题2分)
    行香子①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
    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8.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1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20.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分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答案】
    1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19.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分的春花。“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20.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天的很多景物,集中在“水满坡塘”写春水,“倚东风”写春风。“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了桃花、李花、菜花三种花。“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集中写春天的鸟、蝶等动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村野田园风光图。从“豪兴徜徉”、“偶然乘兴”等词语可直接看出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
    (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着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敞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敞:通“ 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饿其体肤     饿: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3)犹割以咦腹   股:
    (4)若耽滋昧    嗜:
    2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
    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
    23.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24. [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润国家兴盛内要有“_______________” ,外要有“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_______________”  其次是"_______________ " , 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2分)
    25. [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人手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2分)
    【答案】
    21.①使……饥饿;②知晓,明白;③大腿;④爱好。
    22.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23.①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②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
    24.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存百姓    不敢纵逸
    25.举例    比喻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26.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虑全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基石。学校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有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材料二:84岁的钟南山院士,坚持健身,每周最少锻炼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他说:“锻炼就像生活的一部分。“他从小就特别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钟老还相当会跳拉丁舞。
    材料三:最近,山西一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一夜之间火遍全网。网友们纷纷点赞,认为学生身体好了,学习才更加精神。
    (1)任务一: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开齐开足体育课,山西校长亲自带领学生健身。假如你的学校在复习备考期间占用了体育课,为此,请对你的校长说一句话,表达心声。(2分)
    (2)任务二:针对本次活动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得出探究结论。(2分)
    (3)任务三:结合本次探究的结论,说说你将怎样加强体育锻炼。(2分)
    【答案】
    (1)示例:校长,您好!学校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复习而占用体育课,你们的关习我们十分理解,也十分感谢。但是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体育锻炼能让我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减轻学习的压力,对学习十分有利,所以请将体育课还给我们吧!
    (2)示例:合理的锻炼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体育。
    (3)示例:①制定计划,科学运动;②每天慢跑半小时;③做好课间操;④上好体育课,学好每一个体育动作。
    五、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1)命题作文
    请以“我在追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2)材料作文
    一天,我看见一位牧民用手在草场上创着什么,好半天都不离开。我走过去,见他神情专注,双手小心翼翼地刨一株草周围的沙子。我问他:
    “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帮它呀。去年的风调皮得很,刮到这里,不光刮来了雪,还刮来了沙子,把小小的一株草埋住了。”
    “它今年能长出来吗?"
    “能,能长出来。去年它在嘛,喂了我的羊,今年我们不能不再见面。”
    我不再问他什么。他知道一株草今年没有长出来,就用手把压住它的沙子刨去。在他心中,一株草与牧场、牛羊一样重要。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篇文章 ,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抒发感慨,可展开议论。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