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22年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坦然看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22-09-0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96091',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坦然看生活
    ①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钓鱼人的快乐。
    ②坦然是一种失望后的乐观。
    ③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怎么说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有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④坦然是。
    ⑤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怡然走过。我便想,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⑥坦然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⑦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正是对"坦然"作出的最好的诠释。
    ⑧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和宽容。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去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富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坦然的权利!
    ⑨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⑩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11.根据第③段文意,在下面空格处补全第④段的内容,要求与②⑥两段的语句句式相同,不超过8个字。(2分)
    坦然起
    12.第⑦段中,作者认为泰戈尔的诗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联系上下文,揣摩诗句的含义,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我已经飞过"指的是
    (2)"不留下鸟的痕迹"指的是
    (3)作者引用这两句诗,在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13.阅读⑧⑨两段,请提炼出四种坦然面对生活的正确态度。(4分)
    (1)
    (2)
    (3)
    (4)
    14.文章的结尾深化了主旨。文中钓鱼人、纺织女工、扫地的老伯对生活的坦然态度都源于他们美的胸襟。从你阅读过的作品中,举出一个由于有了美的胸襟而活得坦然的例子。(不超过50个字)(4分)
    11示例:(坦然是)一种付出后的欣慰(或"一种创造后的满足")(评分要点:内容合理,1分;句式一致,1分。共2分)
    12.(1)我努力过,付出过。(1分)(2)没有什么成绩(成就、收获等)。(1分)
    (3)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努力过,付出过,不必计较成败、得失。(2分)
    (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1)我们要尽心做事。(2)真心对待朋友。(3)失去良机后要活得坦然。
    (4)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不设统一答案。要求:课文与课外读物中的例子均可。事例必须能够表明:人物形象因为有美的胸襟,从而能坦然面对生活。(事例概括,3分;简要阐述,1分。共4分)
    示例一:被贬官外放的范仲淹,对遭受的挫折坦然处之,是因为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示例二:则鹏面对被嘲笑、歧视和凌辱的悲惨遭遇,坦然处之,是因为她有-颗美好而善良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