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晕:头脑发昏。 树篱:用树密植而成的围墙。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 盛夏:夏天最热的时候。 豪华:(建筑、设备或装饰等)富丽堂皇;十分华丽。 消逝:消失。 栖息:居住(多指暂时的)。 幽暗:昏暗。 喧响:声音大而杂。 沉寂:十分寂静。 欢嚷:欢叫。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飘荡:随风飘动或随风浮动。 仿佛:似乎;好像。 3.提挈巧妙的句子 ①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③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4.诗意浓郁的句子 ①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②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③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 ④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5.妙用动词的句子 ①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②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③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句段品味】 1.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品味:从内容上看,作者把蝈蝈和蛐蛐比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比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流露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诗领起了写蝈蝈欢唱的内容。 2.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品味:“骄阳”“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树篱”等景物描写展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烘托了蝈蝈叫声的美妙,传递了作者的喜悦心情。“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这一感叹的诗句,写出了蝈蝈的乐音的优美动听,流露出作者对“蝈蝈”这一大自然的歌手的赞美之情。 3.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品味:蝈蝈这位大自然的歌手沉醉在盛夏的豪华里,尽情地歌唱,尽情地喜悦,尽情地栖息。这几行诗从蝈蝈的角度写出了夏天之美,自然之美。 4.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品味:这句诗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相照应,共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情之情。这句诗用两个短句构成,外加一个语气词“呀”,所表达的感情更为充沛。这句诗领起了写蛐蛐欢唱的内容。 5.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品味:“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这两行诗在诗人的联想中,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6.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品味:“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等语句,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的沉寂、静谧,不言静而静自现。悄悄流动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极富田园气息。 7.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品味:“只听得溪水轻轻的歌唱”一句以动写静,愈见其静,具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披上银装”一句写出了夜的柔和、美丽。这几行诗用听觉、视角写出了夜晚的宁静,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妙的画面。 8.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品味:诗人描写了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的情景,写出了美丽月夜,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9.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品味:“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与第二节诗的内容构成反复,“大自然沉浸大梦乡”与第一节诗中的“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形成照应。这些诗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的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与律动。 【课文赏析】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大自然的欢歌。它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无比,歌颂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 第1—8行诗为第一节。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美在构思精巧。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构思却颇为讲究。先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蝈蝈的乐音”的描写;再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最后通过联想将上面的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歌声不断。整首诗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二是美在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它百鸟千虫的歌唱。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全诗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着墨不多却内涵丰富,有字唯其少、意唯其多的效果。 三是美在情趣盎然。这首小诗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从炉边就弹起蛐蛐的歌儿”等拟人化的诗句也平添了诗的情趣。 《夜》这首诗尽情描写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柔适、宁静的心境。 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节用白天的喧响反衬了夜的静谧;第二节用“溪水轻轻的歌唱”写夜的宁静,用明月的银辉写夜的美好;第三节描写了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总写了夜晚的寂静和月色的美丽。 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意境美。诗中描写了银河万点的天河、轻轻歌唱的小溪、浸水的原野、幽暗的松林、皎洁的明月、闪着的银色光芒的青草,这些景物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视觉的有听觉的,诗中意境是那么静谧,那么美好,像迷人的梦境,如优美的图画,似轻柔的乐曲,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二是构思美。这首诗篇幅很短,构思却颇有讲究。一是运用对比。“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等诗句将白天的喧闹与夜晚的静谧作对比,能给读者不尽的联想。二是巧用衬托。“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以动写静,更见其静。三是妙用反复。最后一节诗与第一、二节诗构成反复,营造了一种无比宁静、优美的意境,使全诗具有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之美。 三是语言美。诗中的语言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的确很美,很有表现力。“悄悄”“轻轻”两个音韵和谐的的叠词都透视出夜的宁静;“歌唱”一词表达了溪水的欢悦;“披上银装”中的“披”折射了月亮的多情;“沉浸”在梦中的“沉浸”写出了大自然的静谧;“银河万点”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情状,这些词语言有形象,有情感,有韵味,读来满口生香,令人回味。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请找出能标出诗歌层次的两句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盛夏的勃勃生机的景象和冬天的寂寞冷清的景象,这与写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朗读语气。 ①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的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说说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节诗与第一、二节诗构成反复,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列加点动词的表达作用。 ①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浸水的原野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叠词的妙用。 ①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最后一节诗,改成一段抒情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的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的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两次写到“多美的夜色”,两者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描写景物,请各举一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诗中感叹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蝈蝈与蛐蛐》与《夜》这两首诗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外国诗,都是写景诗,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你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更多的相似之处来。 【探究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练习 口语交际 情景之一: 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语言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果有一天,你们小组开展“毛泽东诗词介绍”的活动,你准备怎样发言呢? 友情提示: 你应认真阅读大量的毛泽东诗词,并阅读一些评价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为发言作好准备。发言的内容就丰厚一些:先简单介绍一下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再简要介绍一些广为传诵的代表作,还可以赏析一些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总之,你的发言应既有知识性又有吸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之二: 《星星变奏曲》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其实许多诗人都在自己诗篇中描绘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如果有一天,你校文学社组织一次“诗歌中理想世界”的主题活动,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友情提示: 你可以先朗读一首诗,再联系诗的意象说说描绘了怎样的理想世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理想世界,还应说说诗中描绘的理想世界对读者的影响。总之,要让听众随着你的发言走进诗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之三:如果有一天,电视台邀你参加制作一个以“可爱的大自然”为话题的谈话节目,你准备怎样进行即席发言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