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听____________ 请将上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限文体的文章。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填题上拓展范围。比如:听风、听雨、听泉、听溪、听河、听江、听海、听山,还可以听春、听夏、听秋……其次要在“听”的过程中驰骋自己的想象,既要有听觉的描绘,还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画面,从而“听”出形象,听出意蕴。此外,还要注意描写“听”的层次,“声音”不能单一,要有不同的侧面,要有不同的层次,还要有起伏,有高潮,这样才能“听”得丰富多彩,“听”出无穷魅力。 【精美例文】 例文一 雨后 刘哲斌 雨,历来是文人骚客们感情寄托的对象。雨后的世界亦是丰富多彩的。 窗外射进第一束光线,碧空飘浮朵朵白云,这是雨后的世界;行人、汽车开始恢复雨前的匆匆,各种叫声夹杂着太阳公公的笑脸,这是雨后的世界;挂满水珠的金色稻穗,晶光耀眼的鲜艳果实,到处呈现的成熟与活力,这也是雨后的世界。啊,多么伟大的人类,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杰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缠缠绵绵,淅淅沥沥,常给人以“愁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春天的气息。春雨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雨过天晴,花草竭力伸展着,林木被染成绿色,绿得青翠欲滴,花朵含苞欲放,更显标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寄希望于种子,撒芬芳于娇艳的花朵,并给渴望甘霖的人们以滋润。看哪,雨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昨夜雨疏风骤”。一道电光,一声霹雳,掀开了夏雨的乐章。“乐曲”结束之后,空中一道亮丽的彩虹,迎接喷薄而出的朝阳。花草儿伸着懒腰,水珠闪着光华。远处的山渐渐清晰,尚带着些许朦胧,使人心潮激荡。这夏雨就像一帖清醒剂,让遭受重大打击的人在雨后淋个痛快。在下雨之后是难得的爽快——大自然便是这样,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如词人哀怨的闺情,萧瑟的秋天需要秋雨的点缀。风停息了,绿叶沉默了,田野里、山岗上,到处都是生命在绽放,不要因为秋雨的萧瑟而否定了秋雨后的世界,要知道这自有其成熟的韵味。 冬雨并不常见,但冬雨并不代表着终结,死亡,它埋葬的只是陈腐的过去,储存的是第二个春天的气息,带来的是冷静的思考,蓄势待发的沉默,冬雨过后是一个更绚丽的春天。 雨后不一定能见到彩虹,但多情的雨给我们带来多情的世界。细细的雨丝下在水乡泽园,下在黄土高原,下在戈壁沙漠,下在蜿蜒的万里长城,下在东北、云贵……渴望甘霖的人们正期待着雨后的世界。 [简评]雨是无情的,但是人们对雨的感觉却是多情的。文章紧扣住“雨后”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了小作者对雨的一往情深,体现了小作者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文章引用古诗句以突出雨的季节特点,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昨夜雨疏风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诗句分别写出了春雨的珍贵、夏雨的狂暴、秋雨的萧瑟。表达上较好地将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语言简洁而整饬,体现了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例文二 西山美 曹健 西山是桂平县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 西山的美,在于林秀、石奇、泉甘、茶香。 用“芳树摇风翠欲滴”来形容西山的树林是十分贴切的。你看,从山脚到山顶,满是苍劲茂密的树林。进山门上去不远,便看到了十几棵百年古松拔地而起,有的枝叶翠绿,有的经霜泛红。还有一株老龙鳞松,树皮像一片片光滑的龙鳞。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山时,走得浑身发热,脱下龙袍挂在松树上。从此,这棵松树就长出了龙鳞。 西山的石头是很有趣的。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如狮子吼叫,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鹰击长空,有的如伏卧湖畔的蟾蜍……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西山的泉水,清凉而甘甜。山上溪流蜿蜒,涓涓清泉自上而下,“丁冬、丁冬”的流水声,时高时低,宛如节奏鲜明、悦耳动听的琴声。在龙华寺右侧,有一眼乳泉,泉水清冽如杭州龙井,冬不竭、夏不溢。听说过去曾有白如乳的泉水喷出,故命“乳泉”。泉边有联为赞:“盘山茶芽咸称美味,深溪乳水众试皆甜。”还有人在一个盛满乳泉水的杯子里连续投入一百多枚一分的币,水虽隆起而不溢出。 西山茶做工精细,条索匀称,毛峰显露,色泽光润,汤色清澈明亮,味醇香津,饮后齿颊留香,是绿茶中的佼佼者,深受人们欢迎。《浔州府志》说西山茶:“色清绿而味芳冽,不减龙井”。 然而,最美的还是在险峰朝阳亭领略浔州城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在九龙亭观日出。 在观音岩前一块巨石上,建有朝阳亭。由此凭栏远眺,眼前景象开阔壮丽。远处,烟波浩渺,重峦叠嶂,落日夕阳笼罩其间,呈一层玫瑰色;近处,双江碧清,高远深邃,白云朵朵,令人犹如置身在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之中,产生了马上亲临这人间仙境寻幽探奇的渴望。 出会仙峡不远,九龙亭便在眼前。亭分两层,有点像阳朔碧莲峰下的迎江阁,飞檐直上,六龙翘首,足踏祥云,跃跃欲飞。九龙亭位于西山风景区的最高处,如鸡鸣即起,登临斯亭,翘首东望,先是东方发白,继而蜿蜒起伏的群山间拉开了红色的天幕,偶尔江流尽头处也出现了熠熠霞光,接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冉冉上升,在燃烧的红日边缘火药四溅,活像一座盛满钢水的炉口,光耀刺眼,恍若泰山观日出,真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 啊!西山,你风姿绰约,不愧是祖国南疆的一颗明珠! [简评]西山之美许许多多,可小作者只选了六幅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以少胜多之妙。先写“林秀”“石奇”“泉甜”“茶香”,再写“最美的”“浔城山水”和“九龙亭观日出”,层次井然,脉络分明。文中既细腻地描写了西山的美丽景色,又融入浓郁的感情,颇有感染力量。此外,文中比喻生动形象,引用恰到好处,排比富有激情,展示了作者较好的语言功底。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雨的诉说 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无论是缠绵的春雨、狂暴的夏雨、洒脱的秋雨、冷峭的冬雨,都能给人独特的感受,无限的遐思。走近雨,了解雨,能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丰富我们的心灵感悟。建议同学们分以下三步进行活动。 活动设想 一.活动准备 课前,建议同学们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以自愿分组为原则)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建议同学们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摄像机),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建议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用成因等。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建议同学们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