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盘点:11首爱国忧民诗词在中考语文中是怎么考的(6)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题集锦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泊秦淮》中考题集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5、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渔家傲·秋思》中考题集锦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雁去。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