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盘点:11首爱国忧民诗词在中考语文中是怎么考的(8)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
    叙事(描写)、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倾城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13、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_______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
    狂豪放举止神态胸怀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雁门太守行》中考题集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观刈麦》中考题集锦
    原文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文言文学习重在弄清文意,这样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