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段品味 1.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品味:用“唯唯连声”写范进面对胡屠户时温顺的样子,表现了范进精神的猥琐与麻木不仁。 2.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品味:用典型动作——横披衣服,特殊的姿态——腆着肚子来描摹人物。把胡屠户在范进面 前觉得高人一等的倨傲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3.范进因没有盘费,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品味:一个骂人,一个被骂,一个吐痰,一个被痰吐在脸上。两相对比,突现了范进的可怜 与卑劣的灵魂。也表现了胡屠户的傲慢与市侩性格。 4.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品味:描写众邻居的行动,其实是在描写社会背景,也是在交代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试想 一想前几日范进的母亲饿得两眼发黑,有谁送过一粒米半颗粮,如今范进中了举人,一下子 的米来了、酒、鸡蛋也来了,暗示了范进之所以如此痴醉科举那可是社会逼的。 5.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 品味: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范进渴望美梦成真的急切心情。 6.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 品味:“一个嘴巴打将去”恐怕是作者的泻意之作,用地位并不高的胡屠户去打中举发疯的范 进。这挨打的应该不是范进,应还有天下所有被科举扭曲的读书人,还有那害人的科举制度。 7.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品味: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胡屠户的特殊心理。如果换在范进中举前,只怕打个十巴掌, 胡屠户也不会觉得手疼。写出了胡屠户的前倨后恭。 8.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 品味:“笑”意味深长,既在笑胡屠户的样子,也在笑痴迷科举的读书人的下场。 9.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品味:以打治疯的妙方由报录的人说出来,大有深意。报录的人见多识广,见过类似的情况, 说明中举发疯不单只范进一人。让范进的形象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10.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品味:细节描写,活画了胡屠户的贪婪相。揭露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1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 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 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 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 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 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功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品味:这一段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跃然纸上。细细揣摩吴敬梓这支高超的画笔,可以悟出,主要用两种技法,一种是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一种是侧面烘托。 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写得既有爆发力,又很有波澜。假如不分层次,笼统的写,便无法逐步展开。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第一层中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第二层中写“拍着手大笑”,第四层中写“拍着笑着”,以第二层为高潮。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一个“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与狂喜的心情合拍,语句短小,语气强烈。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写昏厥的动作神态,“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行文非常奇特,又有分寸感。疯跑的动作,用了“飞跑”来形容,写中了那股疯劲。第三层的细节设计得很妙,让他踹在塘里,既不牵强,又足以漫画式的加以“丑化”;“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侧面烘托的作用是很显然的。倘若只作孤立的人物描写,那韵味可就寡淡了;有了侧面烘托,那场景就够热闹,够可笑的了。侧面描写的有范进的家人,又有报录人和邻居,场面不小,气氛浓烈。侧面烘托又分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